《红色足迹》观后感

2021-05-02   来源:观后感

篇一:《”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征文: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兖州市大安镇栗园小学 五年级 高慧瑜

指导老师:韩祥芳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大安镇栗园小学 五年级 高慧瑜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吗?这就是影片《闪闪的

红星》的主题曲。

在这次假期中我和爸爸妈妈观看了这部影片。电影讲述了一位年仅十多岁的少年儿童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父亲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母亲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冬子的父亲给了他一枚意义非凡的红星,那是一颗闪着光芒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最宝贵的物品珍藏着,而这颗红星就像是冬子心中的明灯,一直为勇敢的潘冬子指引着道路。终于,冬子带着那颗红星参加了红军。

当我含泪看到这样一个片段时,我真的觉得潘冬子很机智勇敢而且坚强。胡汉三封山的时候,怕山下的村民给山上的红军供粮食,所以,要上山的必须经严格的搜身。冬子山下要盐,当他来到最后一户人家的时候,他不仅要了盐,还要了一瓢水。寒风凛冽,他把盐水倒在自己的棉袄上, 再把一勺清水倒在了竹筒里,躲过了国民党的搜身。

当影片中出现一团团熊熊的火焰,一片片满山的映山红时,我内心强烈的民族自尊感与爱国激情不禁油然升起。在现代化发展飞速的当代社会,这种精神更值得国人牢记在心。毕竟,没有伟大、勇敢、冲锋献阵的战士,这一切,所有的一切,将化为乌有。同学们,潘冬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应该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少年好时光。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由革命先辈们打下的江山;用科学文化知识来编织我们美好的家园;用科学文化知识让党的光辉传万代。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前进!前进!再前进!!

寻访红色足迹

_____《南泥湾》观后感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是《南泥湾》的主题曲。随着优美的旋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眼前。

影片主要讲述了1941年,侵华日军向日根据地发起了疯狂的“扫荡”和“清乡”,同时,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 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为了打破侵华日军的进攻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所造成的极大困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边区军民“一边战斗、一边生 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的指挥下,连长老周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日夜劳作,战胜重重困难,广大官兵用勤劳的双手,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最终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看完影片,我感触颇深,这是个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奋斗中超越自身的南泥湾。这种超越形成了一种精神,这是一种逆境求胜的英雄精神、绝处逢生的开拓精神和自力更生、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

利。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与付出,也让我们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我们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在祖国富强繁荣的建设之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

踏遍武汉三镇 探寻红色足迹

将近一个星期的暑期社会实践已落下帷幕,其中的辛酸苦辣、感慨受益也颇多。实践项目的立项我们选择了独具特色的红色足迹探寻,而选择此项来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缘于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献礼十八大是我们活动的终极目的。

红色足迹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拯救国家兴亡时留下的宝贵的历史革命遗迹,它拥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正是在这些老一辈共产党战士不畏牺牲、反抗压迫、坚持革命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及我们现在幸福安康的生活。

我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这些革命战士浴血奋斗的光荣历史,踏遍武汉三镇,探寻红色足迹,缅怀老一辈革命战士的故事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实践小组希望将这些红色景点的资料详情整理好后介绍并推荐给各位同学和广大爱国人民,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个人、有这么个事,有这么个地方发生过一段影响了中国历史的红色革命!

大武汉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然也是红色革命斗争较为激烈的地方之一了。 位于武昌红巷13号的武汉市革命博物馆是我么实践小分队重点走访的地方也是武汉最大一处红色景点集结地,那里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议旧址暨陈潭秋烈士纪念馆„„等革命遗迹组成。

从那里我们了解到和学习到一段震撼人心的革命历史,受教颇多,感动也颇多„„作为实践小组我们当然不是以观光为目的走遍大武汉的红色足迹,我们的目的调查、探寻与推广这些被人遗忘的红色景点,让人们了解到它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就拿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来说,或许一般的人只知道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 但他们绝对不知道这所讲习所的样子、存在的意义、和今后农民运动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参观调查和学习后,我们发现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晚清学宫式建筑,曾是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正是在这所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的农讲所培养了全国各地的农民运动干部。 从这里毕业的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开展农民运动,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由此你现在是否把从这里走出来的人联系到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运动、黄麻起义等等一系列农民运动斗争? 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它为中国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你是否也要一改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农讲所的表面印象呢?

这就是我们在探索后想告诉你的,仪的红色景点不仅仅只是一个被参观的地方,它的背后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代教育意义需要我们去了解与学习,这才是它们存在的价值! 整个探寻过程中我也始终带着怎样才能将红色景点向游客推广、怎样才能让大众了解它,体现它的历史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内我们和武汉海尔集团某分党委的党员团队一起坐在当年与会代表坐过的小板凳上感受着会场的严肃氛围,遥想着当年会议的场景„„通过和他们的负责人张导的沟通,我们了解到他们也是来参观学习的,为保持党员的觉悟性和先进性他们每年都会组织新老党员前来参观学习,并在会场庄严的气氛下为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一些老党员也忍不住和新党员一起重温入党宣誓词。如此庄严神圣而又激动的入党宣誓不禁也让一些游客也为之动容,纷纷驻足流露出敬仰之情„„

在汉口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我们遇到一位热心的老大爷,它是这里的管理工作人员之一。在他热心的欢迎下,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并和他亲切交谈,他告诉了我们那段京汉铁路工人不堪被严重压迫过着牛马不如、受尽折磨的生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在工会组织下凝聚力量进行反帝反封建、维护自身权益的斗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事

件;而施洋、林祥谦„„正是在这次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他们不畏压迫、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用鲜血换来我们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

太多的景点有太多的教育意义,像在龟山上的红色战士公墓、向警予墓都是国家级的爱国教育基地,值得广大人民前去参观尤其是学生团体前去接受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像施洋烈士陵园、六一纪念亭、独立团烈士陵园„„都是各个阶层的人为民族解放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的精神我们要学习、要继承、要发扬!

踏遍大武汉,探寻红色足迹。 我们实践小分队为的就是不仅自己感受到这些红色足迹最重要的是向大众宣传这些红色景点,让人们铭记一段红色历史和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宣扬爱国教育!希望通过我们对这些红色足迹的探寻、对景点资料的整理、对它们旅游价值的宣传后有更多的人前去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并结合我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之“寻访红色足迹”活动,特总结如下:

(一)办一期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的黑板报

(二)开展“讲故事”活动

以前,学生或多或少读过一些红色革命故事书,看过一些红色革命电影。9月,学校先通过图书管理员了解图书室有多少关于红色革命的故事书;10月,每个班级请班主任安排10个学生到图书室借书,在班上轮流阅读,并倡议学生自己买红色革命的故事书阅读;11月,每个班级开展“讲故事”活动,学生可以讲以前读过或看过的红色革命故事,也可以将最近阅读或观看的故事,学校政教处到班级观看故事会并摄像。{《红色足迹》观后感}.

(三)开展“寻访红色足迹”主题班会

第11周星期一团队课,学校组织各个班级开展“寻访红色足迹”主题班会,并观看、评价、摄像。

(四)观看红色影片并写观后感

因为我校是农村学校,学生家里大多数没有电脑,所以学校要求有电脑的学生可以观看红色影片《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小兵张嘎》和《鸡毛信》等,没有电脑的学生可以观看关于抗日战争的电视或电影。

11月底,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观后感。每班挑选5篇优秀作文到学校参与评奖。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红色足迹》观后感}.

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中心学校

2015年11月28日

追寻红色足迹

——八一南昌起义

中文摘要:“南昌起义”发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成了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红色足迹》观后感}.

关键词:南昌起义、红色精神、

正文: 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在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和贺龙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反共政策而武装反抗事件,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红色历史 1.1起义背景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

1.2.起义目的

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并不是要通过南昌起义这样的一种起义方式来夺取国民党的政权,共产党的目的是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实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1.3.起义经过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等多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

遭到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

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

25人为委员。革命委员会任命吴玉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红色足迹》观后感}.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今寻乌)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起义军在临川休息3天,继续南进。8月25日,先头到达瑞金县壬田以北地区。这时,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调钱大钧部9000人,由赣州进至会昌、瑞金地区,并以一部前出至壬田,阻止起义军南下;调黄绍竑部9000人由南雄、大庾(今大余)向雩都(今于都)前进,支援钱大钧部作战。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前委决定乘钱、黄两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实施各个击破。当日,起义军向壬田守军发动进攻,歼其一部,于26日攻占瑞金县城。接着,集中兵力进攻会昌的钱大钧部主力,激战至30日,攻占会昌县城。两战歼钱大钧部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9月初,起义军一部在会昌西北的洛口地区,击退黄绍竑部的进攻。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在此期间,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 根据上述情况,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山湖(玉湖)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继向汤坑(今丰顺市)推进,在汾水村地区与敌再次激战,至30日,起义军伤亡2000余人,无力再战,遂向揭阳撤退。是日晚,

黄绍竑部攻占潮安。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今普宁市)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在经过流沙西南钟潭村附近的莲花山时,再次遭到东路军的截击,激战不胜,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驻守三河坝的第25师,在给钱大钧部以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10月5日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 此后,这两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这是一次长途行军,从南昌出发,经抚州、宜黄、广昌、石城、瑞金、会昌、长汀、上杭、大埔,直到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占领潮州、汕头,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停脚,而先头部队则已进入海陆丰地区。沿途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次胜仗,在会昌又打了一次胜仗,歼灭敌人一个多师。警卫队的战士们虽然万分疲劳,但精神兴奋,始终保持着高涨情绪,保卫起义军领导机关——革命委员会的安全。当时我在警卫队当班长。占领潮州后,我们这个排奉命留在那里,担负后勤部门和物资仓库的警卫任务。撤出潮州后,我们东渡韩江,向饶平方向前进。到饶平时,朱德同志已率领二十五师和九军教导团从三河坝撤到那里,我们同这支队伍会合一起了。接着就在朱德、陈毅同志领导下,开始向闽赣方向作战略转移。这又是一次长途行军,经饶平、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丰到达南康、大庾地区。由于连续行军作战,部队减员很大,加上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战士和干部,对革命产生动摇,陆续离开了部队,到南康时还剩下一千多人,到达大庾时只剩七、八百人,因为部队成分不纯,加之基层党员太少,沿途军纪不好,乃将部队整编为一个团,朱德同志任团长,陈毅同志任团指导员。他们亲自整顿部队纪律,加强政治工作,坏分子被淘汰,留下来的同志更坚定了。形势变化得极快,将过旧历年的时候,我们进湖南到宜章,消灭了该县反动武装以后,即公开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正式打起了镰刀、斧头的红旗,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湘南起义。

2.感知历史

2.1.起义评价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 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

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代,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传承历史 3.1.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从此诞生了一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崭新的人民军队。 为了纪念中国革命史上这一重大事件,在当年起义的总指挥部江西大旅社旧址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现位于南昌市中心中山路。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旧址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96个房间。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江西大旅行社成为领导起义指挥中心。

八一起义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00余件。经过维修和更新陈列,现在纪念馆共展出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280多张、文物资料60多件,并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纪念馆还下辖4处八一起义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旧址;位于花园街2号的朱德旧居。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八一南昌纪念塔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区中心的八一广场南端;1977年“八一南昌起义继承孙中山的兰花革命起义”五十周年时破土兴建,1979年1月8日落成。 塔为长方体,总高45.5米。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追寻红色足迹

天坛路小学 五(3)班 卢思源 辅导教师:李丽丽

又是一年清明时---淡淡的阳光透过浓密的云层照了下来,无精打采的,好像是要流泪,风儿轻轻地述说着烈士悲壮的事迹。这是我们都会想起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为纪念先烈,又为追寻红色的记忆,爸爸妈妈带我到陕西省富平县,瞻仰习仲勋老爷爷。

习老爷爷的墓园在苍松翠柏掩映下,一片庄严、肃穆。习老爷的塑像安坐于陵园中心位置,他微笑着地注视着络绎不绝前来瞻仰的人们,安详地俯瞰着他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土地。塑像左右两侧立有石碑,左侧为毛主席的手书“习仲勋同志,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右侧撰刻着习仲勋老爷爷生平简介。苍松翠柏环绕着习老爷爷的石刻座像,雕像背面是齐心老奶奶为习老爷爷书写一句话“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这句话道出了习老爷爷奋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

站在习仲勋老爷爷的塑像前,我们仰望苍翠松柏、瞻仰先辈的塑像,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崇敬之意油然而生。我们一行在习仲勋同志墓前敬献花篮,鞠躬致意。

习仲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顽强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我默默的祝愿:

清明的微风,

携带无限的哀思吹过您长眠的山谷;

清明的细雨,

饱含深情的缅怀润泽您脚下的土壤;

清明的鲜花,

承载无声的祭奠;祈愿世界那头的您在天国安心长眠!

追寻红色足迹{《红色足迹》观后感}.

面对幸福的生活,想起一段段血浓于火的红色记忆,在一股又一股红 色的火焰中我们这群中学生在清明时节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追寻那耀眼、火热、生命的红色,开展了一次红色之旅。

94年前,清朝的腐败无能导致了中国的没落,民不聊生。而7月30日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对祖国的虔诚,对革命的热情,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卢沟桥上的烽火,南京城里的白骨;我们更不会忘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平型关大捷的来之不易;我们不会忘记,是谁不讲信义撕毁了战后和平协定,又是谁不顾人民的反对执意发动了内战;我们不会忘记,那个以天下苍生为念毅然赴重庆谈判的人,那个在北京天安门前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人!是党,是党带领我们走上了这条民族独立的道路,虽然荆棘重生杂草遍布,始终步履坚定,不断向前。从来没有一个政党,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把人民利益看得比天高,比地厚!

今天,在象州县运江中学,学校在运江古镇天鹅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红色记忆”的主题实践活动。这座千年的古镇历经历史的变迁,记录了这个小镇人民反抗斗争的记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冒着绵绵细雨来到纪念碑前,密密麻麻的雨无声无息的落在纪念碑上,好像怕打扰了革

命先烈们休息一样。纪念碑的顶端耸立着一颗五角星,经受多年的风吹雨打仍然魏然的毅立着。蒙蒙细雨仿佛给大地挂上了一层薄薄的帘子,可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依然鲜艳夺目。周围挺拔的松柏像士兵一样在四周守护者我们。

随后,我们向革命先烈们献上花圈,并向先烈们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随同我们来的还有其他学校地同学,其他单位的叔叔们,文化站的叔叔给我们讲述那段艰难黑暗的岁月,听着听着,我仿佛看到无数的战士大义凌然的在炮火中冲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守护家园英勇无畏,冲向战场。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向纪念碑走去,轻轻抚摸它,抬起头来瞻仰它。一股有一股红色记忆波动我的心弦。思绪浮动,我仿佛听到若干年前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鸣。听到了一首首悲歌化作那一声声呐喊。感受到了一片片忠心化作一股股柔情。看到了为挽救沉沦的祖国,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英雄豪杰血染疆场的画面。

在校园的文化长廊里,也展出了一幅幅爱国篇章和英雄事迹。我看到了曾经孱弱的中国,看到被火烧的圆明园的废墟,看到邓世昌勇猛杀敌的志远航。我看到无数英雄儿女,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红旗举手宣誓,她无怨无悔;江姐和战士们含泪绣出五星红旗,她们赤胆忠心;千千万万英烈举着红旗、冒着枪林弹雨、慷慨赴死,牺牲后只是覆着一面朴素的红旗。但是,谁能说着不是有意义的生呢?

今天,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走上了独立与解放的道路,我们继往开来完成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举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喜悦,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中

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是新时代的骄子,是风华正茂的一代,我们要学习这些红色精神,就算不能为祖国死,也要为祖国尽自己的力。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忍不拔的前进。我们要感激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要做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此次实践活动结束了,可是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历史的红色足迹是革命先烈们踏下的,未来的红色足迹是要靠我们新一代踏下。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青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吗?这就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

在这次假期中我和爸爸妈妈观看了这部影片。电影讲述了一位年仅十多岁的少年儿童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父亲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母亲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冬子的父亲给了他一枚意义非凡的红星,那是一颗闪着光芒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最宝贵的物品珍藏着,而这颗红星就像是冬子心中的明灯,一直为勇敢的潘冬子指引着道路。终于,冬子带着那颗红星参加了红军。

当我含泪看到这样一个片段时,我真的觉得潘冬子很机智勇敢而且坚强。胡汉三封山的时候,怕山下的村民给山上的红军供粮食,所以,要上山的必须经严格的搜身。冬子山下要盐,当他来到最后一户人家的时候,他不仅要了盐,还要了一瓢水。寒风凛冽,他把盐水倒在自己的棉袄上, 再把一勺清水倒在了竹筒里,躲过了国民党的搜身。

当影片中出现一团团熊熊的火焰,一片片满山的映山红时,我内心强烈的民族自尊感与爱国激情不禁油然升起。在现代化发展飞速的当代社会,这种精神更值得国人牢记在心。毕竟,没有伟大、勇敢、

冲锋献阵的战士,这一切,所有的一切,将化为乌有。同学们,潘冬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应该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少年好时光。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由革命先辈们打下的江山;用科学文化知识来编织我们美好的家园;用科学文化知识让党的光辉传万代。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前进!前进!再前进!!

也许是延安的景色太迷人,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去年去延安旅游时的情景仍时常呈现在脑海里;也许是延安的名气太大了,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至今都难以让我忘怀。

延安,一座闻名遐迩却不张扬的城市,当你走进她的怀抱就会被浓浓的红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所深深吸引和感染。这里不仅是抗日、抗战时期重要的根据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宣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宝塔山,是因宝塔而命名。相传,这座宝塔是范仲淹时代为抵御外敌而修建的。从宝塔的建筑风格和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人们也能大概判断出她的年代来。宝塔山,虽然不高,但十分陡峭,需要弯腰才能上去。攀爬中,需要步步走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否则就有可能摔倒。登山山顶,美景尽收眼底,登山的惊险和疲劳尽消,一阵微风吹过,真是舒畅无比。

延河就像延安一样朴实,但她的作用却不可小觑,甚至可以称之为作用巨大。望着河里流动的水,万亩良田。无意中想起《陋室铭》中的一句话,可以来说她的意义,那就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十送红军》这首陕北民歌,唱出了人民群众与军队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歌声嘹亮动听。

为了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奉献了十几年,在后方为前线输送了多少兵员、粮草;延安的灵魂就是奋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深刻内涵。正是凭借着一股敢与天斗与地斗的胆识,开创了一番盛世伟业,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是一个革命圣地,是一个生态城市,更是一个幸福城市。

寻访红色足迹

我曾去过一个被神奇云雾包围的地方,一个一代伟人出生的地方,一个遍地布满了红色足迹的地方!

我不禁想起了一部电影《秋之白华》,1924年初那个夏天的傍晚,瞿秋白和杨之华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就是在那棵白杨树的树萌下开始的。由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兴起,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站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最前线。他们俩的感情,也在斗争中成熟起来。 当孙中山北上议事途径上海时,上海学生和市民3000多人到码头欢迎,支持革命,租界当局感到非常紧张,就拿学生开刀。没收了进步书籍,并贴出对瞿秋白的通缉令,搜查了瞿秋白的住所。党决定把他转入地下,由负责人杨之华单线联系。生活变得紧张而不安,但两人依旧享受着美好的爱情,依旧坚持革命工作。两人坚信不会被危险压倒,被死亡征服。

1935年,瞿秋白被捕,而杨之华此时在上海工厂里做工,与瞿秋白失去了联系,但她坚定革命立场,坚信爱情的力量。而瞿秋白对严刑拷打不予理睬。没过几个月,蒋介石下令处决瞿秋白。瞿秋白高唱国歌、从容就义,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与理想。而杨之华化悲痛为力量,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

这个革命事件发生在乌镇。那棵老树,那块墓碑。从上海到长沙,从苏联到武汉,从上海到福建。革命征程常分手。但革命精神,仍在我们心中。行刑前,秋白唱着《国际歌》,泰然自若。到达行刑的山坡,他微笑地说了声:“此地很好”。便从容不迫的英勇就义,没有一点儿死的畏惧,表现了一个坚强革命者伟大的气节。

因为有像瞿秋白这样先烈的牺牲才有了今天伟大复兴、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今天,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光!

革命英雄永垂不朽,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红色足迹》观后感

https://m.cqwcsy.com/guanhougan/58100/

分享

热门关注

关于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观后感1000字【三篇】

观后感

大国质量观后感500字【16篇】

观后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党员九篇

观后感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范文(通用3篇)

观后感

关于生态文明观后感800字【三篇】

观后感

创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3篇】

观后感

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观后感【四篇】

观后感

人生第一次观后感300字三篇

观后感

红船观后感800字范文(通用4篇)

观后感

党员看觉醒年代观后感500字范文四篇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