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冀教版科学教学随笔

2019-12-17   来源:一年级教学

  导语: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冀教版科学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三年级冀教版科学教学随笔【第一篇】:《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初步认识空气、实验观察空气、对比认识空气等探究活动,运用已经学到的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事物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存在和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空气和水都是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能体会到可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基本物理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渗透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四、教学准备:

  杯子、塑料袋、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小砖块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吹好的气球,问学生气球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预设: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用以下方法:①教师可提示学生:这个礼物我们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离我们非常近,离开它人类就无法生存。②猜迷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找空气:

  教师把气球里面的空气放出来,让学生看看空气是什么样的。学生什么也没看到。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老师用气球找到了空气,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咱们就利用同学们准备的这些材料一起来玩一个叫做“我和空气捉猫猫”的游戏怎么样?

  师:请听游戏的规则:①、四人小组,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②、要充分调动我们的五宝(眼、耳、鼻、舌、手、)等感管哟!③填写好记录表。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和空气进行亲密的接触吧!(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帮助,赞扬活动积极的孩子,鼓励胆小的孩子,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记录,以及注意时间等问题。)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老师发现每个组都利用了不同的材料,动用了各种感觉器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感受到空气。哪个组先来跟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感受到空气的?

  生:(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

  (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5)把土块或是小砖块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

  师:谁还能告诉老师在哪里还可以找到空气呢?

  生:在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师:是的,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说明空气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3、空气和水的比较: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在上一单元中我们还学到了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离另一物质?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

  生:水。

  师:对,水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人和动植物也都离不开它,那谁能告诉同学们水有哪些特征呢?

  生: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教师板书水的特征,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特征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液体;今天我们就用研究水的方法,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的特征吧!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比较空气和水”的表格中。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师:请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发现的空气的特征。

  生:我们小组发现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无色、无味、无形、透明。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的来描述一下空气的特征?

  生: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师:下面请大家把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以及得出的结论,写在书本上。请大家打开书。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变魔术:

  魔术“不会湿的纸”。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一节课的研究。

  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到处都有空气

  水: 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空气: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气体

  三年级冀教版科学教学随笔【第二篇】:吹纸片

  一、活动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解释实验现象,交流、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这个活动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2、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由于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涉及到空气流动和大气压力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只要能说出这个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即可。同时,允许学生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教师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3、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可能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良好机会。

  三年级冀教版科学教学随笔【第三篇】: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物体”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 “常见材料” 、“声”、“电”“光”、“磁铁”、“信息与通讯”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常见材料单元是全册书的基础单元,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培养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

  2、声单元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单元让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物体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线路是可以改变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

  4、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5、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到讨论、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

  6、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科学欣赏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略

  三年级冀教版科学教学随笔【第四篇】:《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土壤进行观察、记录。

  2、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3、能用正确的方法采集土样。

  4、能归纳总结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5、能说出在土壤中能腐烂的物体对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6、能分工合作进行活动。

  教学重点

  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土壤中腐殖质。

  教学准备

  放大镜,干土、湿土、水槽、纱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植物,植物都生长在哪里呢?

  2、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质疑。

  3、组织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猜测。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说出:

  (1)土壤里有些什么?

  (2)植物生长为什么离不开?

  (3)土壤里全都是土吗?

  (4)湿土和干土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5)土壤里有空气吗?

  (6)土壤里有沙子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通过让学生观看有关黄河的影像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科学探究一观察土壤

  1、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土壤。

  (学生带的工具有,小铲、小锟、放大镜塑料袋、记录本)

  2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对干土、湿土的颜色、手感、气味等方面观察,比较并一一记录在记录本上。

  3、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及时真写在报告中,并组织学生进行江报、总结、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分工合作。

  学生观察记录。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把土样放入带孔的塑料袋里,没有小动物的土样放入无孔塑料袋中。

  学生说出:(1)土壤有树叶味。(2)土壤有草根味(3)湿土中有蚯蚓。(4)土中有草根、树叶、小石子、碎塑料,等。

  二、观察实验

  1、组织学生猜想土壤中还有什么? 学生说出

  (1) 还可能有沙子

  (2) 可能有粘土。

  2。利用土样和准备的实验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教师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动手,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使孩子们增强了自信心,。)

  3、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和交流。

  师概括:

  粘土:细土就叫粘土。

  砂:加水和不到一块的粗大颗粒是砂。

  腐殖质:动植物的残体在土壤中埋得时间长了就会腐烂,变碎、变小,产生一些气味,叫做腐殖质。

  4、组织学生总结、归纳。

  (对观察细致全面,善于发现总题的同学小组给予表扬。

  学生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学生活动:

  (1)把土放进水杯里,有气泡冒出。

  (2)往干土上撒一些水,干土变湿后颜色变得和湿土的颜色一样了

  (3)试图把土中小颗粒和大颗粒分开

  (3) 把土中大颗粒捻一捻。

  每个小组积极地把自己研究的题目和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

  (1)干土洒上水变成了和湿土一样的颜色,说明湿土颜色深,因为含有水分较多。

  (2)土样放入水中产生气泡,说明土壤中人空气。

  (3)土壤中还有动物的残体和植物的根、茎、叶的残段。

  (4)土壤中扎手的、不碎的、粗大颗粒是砂,加水后粘不到一块,是散的。

  (5)细小的颗粒摸索起来松软,是土,加水后能和成泥,泥能揉成团,搓成条,捏成各种形状,说明土有粘性。

  学生归纳出:

  土壤是由空气、水、粘土、砂和腐殖质等到组成的。

  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充分动手,使孩子们增强自信心,动手实验和探究发丙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过程,同时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是学生进行归纳能力和表达能的训练。

  三、垃圾。

  1、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生活垃圾中哪些物体在土壤里能腐烂,哪些不能腐烂,并把猜想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

  组织学生对垃圾对土壤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研究讨论。

  3、提出问题投影仪打出;

  (1)土壤里有什么?

  (2)塑料、玻璃等对植物和动物有影响吗?

  (3)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哪些作用?对植物生长有哪些作用?

  (4)短时间不能腐烂的垃圾有哪些?它们多长时间才能腐烂?

  (5)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动植物的生活、生长有什么影响?对人有什么危害?

  (6)不易腐烂的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4、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三、实践应用

  1、埋垃圾

  2、考察附近的土壤。

  3、查阅和搜集有关土壤污染及垃圾对动植、对土壤的危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记录。

  反思:学生掌握了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学会了辨别土壤种类的基本能力,就可以以次为工具来调查家乡土壤的种类。这既是学生辨别研究能力的运用,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

  三年级冀教版科学教学随笔【第五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整册教材简析: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的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植物”这个单元中包括“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观察水生植物”“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这个单元中包括“寻访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 这个单元中包括“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谁更硬一些”“比较柔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和陶瓷”“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这个单元中包括“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些”“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学生情况简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两个,是三年1班和三年2班。三年1班有学生55名,其中男生有33人;三年2班有学生56名,其中男生有35人。两班的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 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教师观察,两班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7、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8、初步了解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通过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性的理解。

  9、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大胆创新,在课堂上力求体现新课改理念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了解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能够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自己最近的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的有效的发展。

  3、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时尽可能的利用好教具、学具,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学改革的主人,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有利的资源,上好每堂课。

  4、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时对于相同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在合作探索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

  5、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力求让学生理解科学,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体系,养成善于综合与联系的思想方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三年级冀教版科学教学随笔

https://m.cqwcsy.com/jiaoxuesuibi/38865/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一年级教学计划集合4篇

一年级教学

语文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五篇

一年级教学

小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年级教学

语文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汇总三篇

一年级教学

一年级教学计划精选八篇

一年级教学

春期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安排表

一年级教学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教学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计划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教学

新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年级教学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年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