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量角教学随笔

2019-12-17   来源:小学教学

  导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量角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量角教学随笔【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怎么看量角器的刻度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从内圈看,什么时候看外圈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学中的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动口“做数学”的机会

  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在量角器上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的观察是认真的,仔细的,汇报发现也很积极,我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引导归纳小结,这个环节学生自主探究学完,从中体验了探索的乐趣。紧接着提出怎样用量角器去量一个角呢?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

  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自然读角的刻度时很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看外刻度线上的数或内刻度线上的数,尽管有的同学会量,也不知所措,说不出理由,因为学生的理解抽象思维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寻找量角的方法,中心对准角的顶点,就意味着量角器上有角的顶点,零线对准角的一条边,另一条边旋转到量角器的另一条刻度线上,说明你要量的角就是量角器上形成的这个角。教学时发现学生比较容易认错刻度,因为每条长刻度线上都有两个数,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好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之后请学生发言。有的说:“看看角的开口方向对着那一边的0刻度线,就从哪边的刻度开始读起。”还有的说:“我先判断画的角如果是锐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小数,如果是钝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大数。”在这个时机引导总结出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一边认刻度,内外分清楚。”还真不能小看学生的力量,他们总结的方法很适合大家用。这样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得出的结论,比教师一一讲授要好。

  人教版四年级上量角教学随笔【第二篇】:角的度量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理解角的含义,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并了解这几种角的大小关系。

  3.使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等一些特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经历量角、画角等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段就是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与二上直观认识线段和角相比,本单元内容则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如对于线段,在二年级上册结合长度单位认识的学习,仅在于帮助学生感知到线段的可测性,没有归纳提炼线段的本质特征,本单元则需要与直线、射线一起,对线段的本质特征作出归纳提炼。关于角的认识,进一步从射线出发,归纳出了角的概念。

  本单元的内容也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如角的分类是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重要依据;对直角特点的认识,也是学习垂直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需较好地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

  2.教材编排特点

  (1)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强调概念认识的系统性。

  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与线有关的部分,包括直线、射线与线段;二是与角有关的部分,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两部分知识各自的概念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相互之间又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中,编写者着重把握这些特点,组织相关的材料。如在编排线段、直线、射线三种图形时,以"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在"角"的概念界定中,很好地利用了射线与角的关系,从两个层面对"角"作了概念说明:一为直观静态层面,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的定义;二为延伸动态层面,即"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紧紧抓住角的本质内涵进行说明。与此同时,在"角的分类"这一节内容中,又将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这五类角的关系置于动态定义的背景下完成,较好地体现了"角"的各要素(边、度量单位)在角的构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对概念的系统性认识。

  (2)强调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内容中,涉及"量出指定角的度数"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等属于操作技能的知识,可以归为典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知识,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便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教材在编排"角的度量"与"画角"两节内容中,均注意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如"角的度量"中在研究了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及操作工具"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后,涉及具体量一个角的度数时,呈现了量角的步骤;同样,在"画角"这节内容中,教材也是呈现了画角的步骤。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一般的步骤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者也只有明确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其技能水平才能相应提高。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这方面给予了加强。

  (3)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作为"图形与几何"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基本目标。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中,抓住了几何知识的特点,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既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也为学生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了条件。如在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编排中,采用想象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如在练习七的相关练习中,多次要求学生用先估一估、再度量的方式进行学习,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在整个单元的编排中,因为重视操作活动,强调概念知识的系统认知,能为学生后续学习类似内容积累起丰富的活动经验。

  三、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关于"角"的知识内容,本套教材分了两次进行编排。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制定本单元相应知识的教学目标。如关于"线段"的认识,应定位在特征的归纳与提炼上,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又如"角"的含义的引出,应与学生已有的角的特征认识沟通起来,完善对"角"的概念的认知。再如在"角的分类"的教学中,应将学生原来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作为深入认识"角"的分类的出发点,在"角的度量"学习基础上,对直角、钝角、锐角作新的认识。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材编写时,也比较重视量、数、折、拼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起相关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探究的机会,以确保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切实到位。如在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后,可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动手画、想象说明,然后进行整理;又如在测量角的度数时,引出度量工具后,可先让学生尝试测量某个角的度数,然后再讨论方法;再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教学时,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无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除了本单元中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之外,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提升。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 、45 、60 、90 、120 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 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这些活动的经历,将为学生以后学习与角相关的知识积累起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

  (5)本单元建议用4课时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量角教学随笔【第三篇】:《用量角器量角》教学反思

  用量角器量角是测量角的这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的技能,在课堂上我分两步走:

  一、充分尝试,深度讨论。

  在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明白量角器的制作原理后,我让学生认识画一个角,然后独立尝试测量。学生测量的情况五花八门,让学生展示各自测量的方法,然后讨论评价,谁的方法合理?最后确认比较清楚的操作步骤,做到“两个重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组织学生看教材填空。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二、多次实践体验,形成量角技能。

  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练习。学生练习包括两个方面:读图技能的训练;操作技能训练即完整度量一个角的度数的过程,包括量角器的摆放和对应度数的读出。

  学生摆放量角器到角上时,度数容易出错。分不清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我让学生观察0刻度线用的内圈还是外圈,顺着0刻度线转着看。还有的学生度数非常不准确,当角的边画的比较短时,建议学生把角的边适当延长到与量角器的刻度有交叉的地方便于观察。

  人教版四年级上量角教学随笔【第四篇】:《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反思

  对于角的分类的学习,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活动角,感受角是可以活动的,之后慢慢展开,得到由小到大的五种角,学生很快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还列举了活动的学生尺展开是平角、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6时的夹角为平角,12时的夹角为周角等等。

  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折正方形纸,再次感受这3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没想到学生还折出了30°角(把90°角平均折成3份)和45°角(把90°角再次对折),还展开根据3个45°角指出了135°的钝角,真是在我的预料之外,没想到给他们一张小小的纸,他们竟折出了5种认识的角。

  这部分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也掌握的较好。 画角的学习,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三角尺头上磨圆了,所以画出的角的顶点不够尖。

  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我先让学生尝试画75°的角,没想到大部分同学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有的同学还觉得画角比量角简单,于是一起总结了画角的步骤“点点对齐,边边对齐,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也算是顺利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量角教学随笔【第五篇】:《角的度量》教学随笔

  今年是我第三年的四年级教学,每到角的度量,都是叫我头疼的教学内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特意关照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量角器,还特别强调中心点要没有孔的。在上课时,我带领学生仔细地观察了量角器的特点,了解了量角器上的每一个功能,哪是中心点,哪是零刻度线,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真可谓是细细关照!接着教学生量角,先是自己在黑板上演示一下,再是请学生上来量,师生一齐指点纠正,可以说方法也教得较为详细。

  可结果呢,有许多同学量角的时候,零刻度线不知道要对在哪里,读数的时候从哪个方向读起完全是凭个人的感觉,明明是30度还多一点,他读的时候就变成20几度了,明明是125度的,他读成55度了,可以说量角、读数的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为什么是这样呢?

  我苦苦思索,找到了几个原因: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反思中并做好课后的辅导,争取让更多的学生掌握量角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量角教学随笔

https://m.cqwcsy.com/jiaoxuesuibi/38979/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小学教学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汇报材料(通用5篇)

小学教学

新教材下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五篇】

小学教学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集合6篇

小学教学

小学教学活动月总结会主持词范文(通用3篇)

小学教学

疫情期间小学教学工作方案6篇

小学教学

小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6篇)

小学教学

小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6篇

小学教学

关于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小学教学

新学期小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六篇

小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