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科育人价值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

2021-11-16   来源:体育教学
  育即教育、培养;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即为育人;育人的目的是使教育对象能全方面的发展。本站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读懂学科育人价值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懂学科育人价值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 

  【摘要】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两者不可偏颇,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科学的育人方法,是学生健康成长,自我发展的保障。因此班主任既要增强育人意识,又要提升育人本领,争做一个幸福洒脱的班主任。

  【关键词】育人意识育人本领幸福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3-01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他蹲那儿了,他就比我幸福。幸福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幸福,是有价值有尊严的生活。因此教师在追求幸福时更应该幸福的追求。

  一、班主任现实状况扫描。

  许多班主任生活状态是累并迷惑:我们做的是教育吗?我们这么辛苦,学生却那么痛苦。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九的教师认为自已热爱学生,而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体会不到老师的爱;百分之九十九的教师认为班主任很重要,而百分之九十九的教师不愿做班主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社会希望我们传道,家长在意我们授业;学生渴望我们解惑。因此教师的期望被定位为教化;良师;益友。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定位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在人生方向上领导或引导,在做事方法上指导,在情绪情感中疏导。

  二、做一个好的教育者需要三个条件:深度的思考,阳光的心态和操作的策略。

  1.深度的思考――班主任的育人意识

  每个人对社会工作的体验有两种:职业和事业。职业是人赖以谋生的手段,是生存的必须,是被动的,某种意义上说是无可奈何的。而事业是积极地主动的,是人们倾全部热情,甚至是毕生精力为之奋斗而无怨无悔的。班主任工作应该是一份事业,一份责任心极强的事业。

  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金榜题名时;人生的四大憾事之老无令名,都离不开教师的身影。又有人说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医生,稍微不小心,病人就一命呜呼了;老师,一句话可能救了一个人,给他的人生以希望与光明,也同样一句话,一个学生的生命从此凋零,他的一生从此颓废,说不定还给社会带来危害。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班主任育人意识的高度直接决定你在教育工作路线上能走多远。

  2.阳光的心态―班主任的育人心态

  要想培养阳光向上、积极进取的学生,首先要有身心健康,心态积极的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事实证明: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

  3.操作的策略――班主任的育人技巧

  (1)站得高、看得远。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作准备。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要想改变学生,首先改变自己。有一个驯马师很厉害,再难驯的马都能把他驯得服服帖帖的。当问他成功的秘诀时,驯马师说:要想改变一匹马,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在和一匹马打交道时,我惟一确定能够改变的就是我自己,所以如果马不听话,我就改变我的做法。我不断变换驯练方法直到找到有效的一种为止。驯马师的话引起我的深思。驯马与育人有着何其相似之处―――谁也无法强迫学生的言行;要想改变学生,最好的方法是改变教师自己;如果学生不听话,就改变教育方法,要不断变换方法直到找到奏效的方法为止。难教育的学生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考验,就看你能否不断做出适当的调整……

  教师们常常抱怨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其实,有很多人一辈子只知道用一种固有的方式去教书育人,从没想过要改变自己。他们真该学一学这位优秀驯马师的“为师之道”啊!

  (2)要有同理心,真诚接纳每一名学生。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心理咨询师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咨询师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的问:你是谁呀?咨询师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当一个人痛苦无助伤痕累累的时候,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指导和启迪。他需要的,是真诚的接纳,是同理心,是能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因此教育不是灌输,是唤醒;不是教导,是引领;不是批判,是激励;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解决,是协助;不是服从,是转变。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当然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扇只能由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这扇门从外面是推不开的只能由内向外推。如果你不愿意打开这扇门,不论我在外面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切还是无效……敲吧!门终究会开的。

  参考文献:

  [1]张耀武;《增强教师素养提高育人意识》[J];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07期

  [2]刘振东;《做“适合”学生的老师》[J];山东教育;2011年10期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4]王尔东;《做个幸福的辅导员》[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07期

  读懂学科育人价值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 

  教师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力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加快提升广大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功夫。

  加大培训力度,精准提升育人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作为三级培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倡导教师全员参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进行全员通识教育与培训,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内容,充分精准供给课程思政培训资源,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广大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学会积累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和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另一方面,结合专业特点,按需施训,加大不同专业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力度。依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分类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引导教师主动挖掘学科知识传授中的思政元素,使教师积极主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健全教研机制,助推教师课程改革与创新

  健全课程思政集体教研机制,有利于广大教师打破“单兵作战”的窘境,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见功见效。第一,重视教研室、课程组、工作室等基层教研组织建设,明确基层教研组织的责任主体地位,以教研组织为依托,采用集体备课、听课等形式,充分共享教师之间的优质课程资源,坚持同一学科专业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同行评议。第二,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充分发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组织的作用,加强全员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主导,重视跨学科研究与合作,开拓教师的研究视野,强化跨学科教师的交流合作,使课程思政建设能够真正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积极主动推进课程改革,开展有价值、有前瞻性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课题。第三,加快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示范中心为依托,通过项目研究、带教实践等方式,推动课程思政高效课堂研究,助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破解。

  强化教师群体合作,筑牢发展共同体

  各地区和高校应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组建以育人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发展共同体,专家团队带头,打造纵横联动的课程思政学习共同体、合作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在实现育人共同体的新发展中促使广大教师达成课程思政的理念共识,全面提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建立健全内部研讨和交流合作制度,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借助网络会议等信息化途径,逐步形成良好课程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基于发展共同体的团队合作模式,分享在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方式创新、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实践经验,通过问题探讨、项目研究等,开辟一条实施有效、资源共享的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提升之路,促进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成效显著提高。

  提供多样化支持,强化教师育人自觉

  为广大教师提供多样化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才能激发教师自觉育人动力。首先,加快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组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发挥好咨询、研判、督查、评估、培训、示范、指导、引领等作用,为强化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供组织保障。其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统筹规划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地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和其他各类资源等财政支持。再次,高校、基金会、媒体等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强化教师育人自觉和能力提升的工作合力。高校间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资源共享机制,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建设国家、省级、高校多层次示范体系,加强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的交流平台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在各区域、层次、类型的高校间共享共用,构建全课程育人环境。

  读懂学科育人价值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就是说,高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唯一任务,还是以道德教育为先?已不存在争论;而且每一位教师都清楚,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育人”是根本,因为它包含着人们的希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教书不育人、重技能轻德育的情况依然存在,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这不仅影响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影响到了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发展方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用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否则,将教育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

  一、准确分析和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学情,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能力,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高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准确把握当代高职生的思想动态和学情,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目前,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情主要呈以下几个方面的态势。

  (一)政治思想不够成熟。

  大多数高职学生能够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现实的政治环境,所以他们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政策。对在校高职学生的调查显示,87%的学生同意“中国必须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的学生选择难以判断,2%的学生选择没想过。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指导作用这个问题,70%的学生表示同意,21%的学生表示不同意,9%的学生表示难以判断。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已进一步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流与“三个代表”的契合程度是比较高的。在入党的主要动机上,高职学生中,14%是理想和信念的要求,2%是寻求政治上的归属感,31%谋求个人发展,32%认为有利于就业,12%提出入党要求是因为父母老师的愿望要求,仅有3%希望能为社会多作贡献,周围要求入党的人多,自己也人云亦云。可见,高职学生的选择都直接指向了未来的前途,而忽视了党的宗旨。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足。

  纵观当今的高职学生,说起学习目的,很多学生都直摇头。他们中大多数人基础差、底子薄,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他们当中大概50%的人会回答,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剩下的49%的人大概会回答不知道。而在回答不知道的人中,大概有一半人会成为正宗的“啃老族”。那剩下1%的人呢?他们大概会讲,为人类的进步而读书,但讲到为什么的时候,他们都答不上来。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报考学校与专业时的选择自由,使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或就读,因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是在为老师、家长“学习”,这一点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扩招,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弱,加之自身不够努力,常常出现课堂上听不懂、不愿意听,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等现象。

  (三)个人主义心理较重,组织纪律性差。

  当今的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出生在家境较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部分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睡觉、玩手机游戏、作业抄袭等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找人替考、作弊等现象。

  (四)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了父母老师在身边的管束,学生更感到自由。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社会兼职、宿舍活动、专家讲座、自习课、网络游戏、恋爱等,这些丰富的生活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也有不少新生入学以后听高年级学长、老乡的一些不负责任、不正确的言论,说大学很自由,上课可以逃课,考试时临时抱抱佛脚或采取考试舞弊等不良手段也可以勉强通过,最后导致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降低,从而把学习当做了副业。

  二、热爱学生,把教书育人作为自觉担当

  针对以上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情,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就很难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从入学开始就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我的满足。

  (一)热爱学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教师要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需求,真心诚意地为学生解决具体困难;要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体现平等、体现服务;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在具体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做到公平、公正、平等、科学。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够使学生从不当的思想理念中走出来,从而较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二)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品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要加强对高职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高职教育者的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必定会对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三)严格管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学生。

  高度的责任心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因为有了责任感,教师就会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就会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心里才会有学生,才会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真正体现教书育人。

  (四)开拓思路,用科学方法促进优良习惯养成。

  由于素质教育的缺位,有些高职生疏于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于高职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开拓思路,积极采用引导式、实践型的教育方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入手,激发学习动力,进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思辨的方法。

  高职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们明确自己所肩负的时代重任,学会观察社会、分析形势、化解矛盾、正确思辨的科学方法,并通过社会实践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群众的情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知行并进,使学生在获取技能中提高素质

  高职教育具有富于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高职教育中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理论与实践脱节、适用性不强、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等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知识灌输的多,授之以渔的少。教师在教学中机械地按照课本内容上课,简单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科式教学的痕迹浓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际,学生按照先理论后实验的老套路进行学习和训练,而没有按照现代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创新模式实施学做合一。三是讲的多练的少。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讲解也很流畅、很精彩,但缺乏现场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意识,不愿意开发和引入真实的工作任务、案例,这就导致学生轻视实践、轻视劳动、轻视第一线等问题的出现。从思想认识层面,远离社会现实和行业、企业、职业实际,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实问题;从方法论层面,造成知行脱节,形成“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眼高手低;从情感层面,对企业、员工、各项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缺乏感情认同;从道德层面,缺乏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从而缺乏职业荣誉、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情感、职业理想等。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适合我院实际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有效实现方式,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在工学结合中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实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使学生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体会和理解职业精神、在融入企业的过程中践行职业精神;积极推行顶岗实习,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融入企业、学会工作、学会沟通、学会协作、提升素质。

  四、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师的施教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基础,师德是学生从业所需职业道德培育的前提,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职业能力养成和职业道德培育的关键。教师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树立人文精神,具有人文情怀,学会感恩、学会尊重、懂得关心。高职教师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自觉引导者和主动构建者。

  (一)高职教师要以涵养师德为立足点,做到率先垂范。

  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增强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要积极主动地接近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遵纪守法,明礼守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以自己的人生阅历、人生经验指导学生解决在思想、学习、生活、就业中存在的困惑,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二)要以提高执教能力为抓手,做到德艺双馨。

  高职教师的执教能力是师生能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技能及其教学艺术。一是要增强高职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二是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各种培养模式;三是要准确掌握适用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方法。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实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多种教学方法和虚拟工厂、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要以培育“三观”为重点,做到严于律己。

  高职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习观、自我观,努力使高职生成为有道德、有思想、有品位、有情怀的“职业人”。一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要使高职生懂得张扬和尊重都是时代的个性,尊重人、尊重教师既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时代的美德,要把独立思考、张扬个性建立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防止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行产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学识。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努力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性,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知识的方法,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观。要使高职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身成才的各种因素,学会感恩和报答,懂得关心与问候,并通过与老师的交往,借鉴老师的阅历、经验和见解等,让和谐师生关系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追求。

读懂学科育人价值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

https://m.cqwcsy.com/jiaoxuesuibi/96476/

分享

热门关注

一二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集合5篇

体育教学

三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9篇)

体育教学

指导青年教师体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

体育教学

2023年体育教学集合9篇

体育教学

小学二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体育教学

二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0篇)

体育教学

二年级上册体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体育教学

大班体育教学反思800字范文(精选3篇)

体育教学

高二体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

体育教学

探究式体育教学教案_小学体育教学教案范文三篇

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