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课更精彩自主展示课如何上的更精彩

2022-02-24   来源:中学教育
自主指自己主动,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让地理课更精彩自主展示课如何上的更精彩,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地理课更精彩自主展示课如何上的更精彩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上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不知如何下手,仍然是填鸭式教学,使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造成高耗低效的后果。那么,如何把新的地理教育理念自觉地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在地理课堂上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尔文在自转中写道:“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所以,我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尽可能的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讲《青藏地区》一节时,首先播放《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注意观察歌曲中出现的地理景观画面,当学生听到“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当学生看到画面中出现的“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景观时,不禁发出疑问:青藏高原位于什么地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雪山和那么厚的冰川呢?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人能在那里生存吗?......这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带着疑问,有兴趣去主动的学习这一节内容。再比如,我在准备《中国的旅游资源》一节时,我首先向学生播放大量有关我国旅游资源的录象资料和旅游图片,学生兴趣很浓,非常想知道我国的旅游资源有哪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调动起来,接着,我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搜集我国四类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然后分别向学生介绍。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成果,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

  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努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地理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由学生的“疑”开始,要把“疑”作为学生学习的子目标。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从而确立目标。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他们在感知理解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新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而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摈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现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例如:我在讲《黄河》一节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多媒体录象,展示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画面,学生马上形成疑问: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追根溯源,学生会进一步产生疑问:黄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流经哪些地形区?黄河的泥沙哪来的?黄河有哪些功过?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确立了一个个学习的子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后,其成功的喜悦特别强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突破。

  三、营造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条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它在课堂上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作为地理教师,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使学生由外部的接受活动逐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自主学习。

  例如,我在讲授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一节时,采用角色变换的方法,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我国水利部门的最高级领导,请你分析一下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这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我抓住细节,进一步创设问题:怎样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呢?学生又积极地主动探究学习,得出结论: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的问题;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抓住机会,创设问题:假如你是农业部门的一位管理人员,针对我国缺水的现实状况,发展什么样的农业才好呢?农业结构如何调整呢?通过这些情景设置和探究性的问题,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正如第斯多惠所言:

  “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为此,我总结了“三步法”:一是接触,通常就是指预习这一环节,但不是一般的看课本,而要抓住知识提纲,建立自己的学案;二是尝试,根据课堂上得到的新的启发,尝试编知识“辞典”,列表格,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如”美国地理概况”,“世界之最”等;三是全息,复习过程中要进行广泛地发散性思维训练,丢开课本,在心中想象一张地图,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回忆。例如,让学生尽量多的列出非洲的“世界之最”等。

  五、尝试成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或在活动中自己体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的成败,让其享受成功喜悦,能激励学生主动的自主学习。如在初中地理第一册,“世界的气候分布”第一节,让学生开展一次环球旅行,当旅行到东南亚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绘制一幅东南亚房屋建筑图。同学们经过讨论自主探究,绘制出各种各样的房屋样式,大多能考虑这里降水多、气温高,也有同学考虑这里受台风的影响等多种条件,各自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设计理由,并相互鼓励,充分尝试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通过资料图片,点评学生作品,让学生理解自己思维的闪光点与盲点,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让地理课更精彩自主展示课如何上的更精彩

  一、探究式学习的涵义

  在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大力提倡和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行。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它更强调:

  1.参与和过程:探究式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他们。

  2.平等和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学习的成果是学生合作的结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因此,探究式学习过程实际是一种合作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竞争和对立的过程。

  3.鼓励和创新: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这正是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式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让学生的探究兴趣贯穿每一节课的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而只有是自愿的,结果才是最有意义的。如何让学生的探究兴趣贯穿每一节课的始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师生关系民主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特别是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这种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情感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较容易接近你,就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二是学习内容悬念化。悬念,能引起好奇、追究答案的强烈愿望,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例如,教学“地球运动”时,一开始我就把课本上的图“1.18”展示给学生,学生很自然地产生疑问: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呢?这样学生的好奇之火就被点燃,激起了积极的学习动机。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地球自转等知识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随着悬念的诱发和解决,学生不知不觉地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掌握了知识。

  2.让时事热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时代在发展,并且总是在不断制造热点问题,教师不能视而不见,错失教育良机。应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利用学生对这些事情的兴趣,作为他们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切入点,化平淡为生动,提高学习效率。如利用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灾害给舟曲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个热点,及时组织学生探究有关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分布,以及泥石流产生的危害,并进一步探究怎样面对泥石流灾害。

  3.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探究。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掘真理。新教材中“活动”正是以讨论发掘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炼思维、展开讨论、寻求答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地球仪时,我让每组学生看着地球仪,看到什么告诉大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争相发言,有的学生甚至调皮地说:“我看到地球仪上有个苍蝇。”这种活动课所达到的探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也可以组织辩论赛、课堂讲座等形式,要求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的双方收集信息、加工处理、准备充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自我分析判断、自我检查监控、自我反思矫正,而且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4.写小论文,强化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为巩固探究成绩,检验探究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发表观点。如在学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后,我根据农村中学这一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后注意观察田里的草木、庄稼、大风过后倒伏的大树;家里开厂的同学,回去问一问父母,天气给工业生产带来哪些损失;还可以调查天气对建筑、公共设施、交通、旅游的影响。学生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再结合自身认识,写了一篇小论文“天气的功与过”。这样,学生的实践探究得到了巩固,同时锻炼了活动能力。

  5.让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中。每位学生都会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无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也无论问题是否与本课知识有关,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应给予鼓励,因为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是课上无法解决太多的问题,而只能解决主要问题,更多的问题有待课后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信息解决。如前所述:唐山为何地震?我们这里会地震吗?等一系列问题都可留给学生课后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环境。进行探究式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备教学工具,实验经费、一定的活动空间等,探究式学习的各个步骤都需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则探究式学习将难以进行。还需学校管理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成功完成一次探究式学习。

  2.特别重视探究过程,而不是结论。

  因为供给学生进行探究的题目,结论多是早有的,即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要学生探究、发现,只想让他们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因此,其过程富含教育意义。

  3.根据探究式活动编排新课的顺序。新课的进行顺序不必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应根据学生实际,围绕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动的设计安排,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

  总之,探究式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意义很大,特别是对于地理课程中抽象的、学习难度大的知识点,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把探究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让地理课更精彩自主展示课如何上的更精彩

  做了多年的老师,特别是地理老师,我们都经历过一些教学中的困惑,并且一直在积极思考,回顾一下,重点有这样几个:

  困惑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题是“你喜欢的老师有哪些?”,一般的情况是地理老师排在后面。大多数学生会喜欢语文、数学和外语老师,很明显语、数、外老师比地理老师有更多时间和学生在一起。这时我们思考:地理作为小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呢?

  困惑二:在上课的记忆里,总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下课后却生龙活虎。这时我们思考:上课的形式让他们受到约束,厌倦课堂,怎样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自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呢?

  困惑三:上课时,经常是课的前一段学生精力集中好,后一段往往就走神了。这时我们思考:如何让一堂课始终保持“新鲜”感?让学生始终活跃?

  困惑四:有的学生课堂的表现很好,内容似乎都掌握好了,但是一遇到考察评价,就一无所知。这时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牢固掌握知识?

  把以上的这些细节总结下来,我们深刻感觉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只有当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有积极学习的愿望,热情的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课堂才能生机勃勃,学生习才能不断进步。“三五X”教学策略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科学的观点与方法,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怎样灵活的运用好教学策略,让每一节课都精彩丰富,始终是每一位地理老师的苦恼和追求。让我们来体会运用自主互助的学习方法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自主互助学习的内涵

  自主互助学习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自主即主动学习,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节学习策略,自我计划管理学习时间,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简言之“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二是互助即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最大限度的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概括为“学生教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考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自主是核心,互助是手段,自主互助学习尊重个体认知差异,保证教学从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并且注重反馈和落实,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

  二、自主互助学习的课堂操作

  我们初中地理课面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知水平在“感知”阶段,而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活动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尽可能地把地理课设计成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应用“三五X”教学策略,自主互助学习方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设计中也要体现出把学生在课上随心所欲的交谈变为有针对性的学习交流,把孩子爱说、好动、张扬的天性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拘束”。教师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法让学生在竞争中主动学习,在交流中激发灵活、丰富的思维活力,在协作中感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就感。自主互助学习的课堂环节如下:

  1.导入:导入的形式有多种,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是复习导入和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是在复习已学知识的时候,寻找与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情境导入是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导入可以采取同桌互助提问的方式,如请你和身边的同学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哪些问题很重要?交换一些看法等等;或是请一部分同学提出上节课的问题大家自由回答。情境导入也可以由互助方式展开。例如,学习《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节时,设计情境,模拟一个中国人在美国街头,与一位美国人的对话:“你是中国人?”“是的。”“你来自北京的中国还是台湾的中国?”“每个人都知道──只有一个中国。”对话由相邻同学分角色表演体会,然后自然的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导入是课的开始,这时学生的精力还没全部集中,短暂的交流互动起到热身的作用,为下面的自主学习做好准备,也为整节课的成功做好了铺垫。

  2.自主学习、探究体验: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呈现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体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包括两个过程,一是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先明确学习目标,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和顺序,让学习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查找资料,努力完成目标要的求。二是落实目标,释疑解难。对学习目标中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师生、生生互助解决,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问。此时学生思维进入活跃阶段,互助方式是相邻同学或同桌,进行平等交流讨论,也可以一个为主一个副配合完成。这里最需要强调的是探究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简单的不用探究,过难的的无法探究,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七年级进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探究,如果这样设计问题“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很显然这个问题太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找不到思考方向,如果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你能看出全球气温哪儿高,哪儿低?有没有规律?”“按照你发现的规律看看青藏高原那儿,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造成的?”“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是更平直些还是更弯曲些,可能是什么原因?”“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说出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吗?”这样有层次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会不断感受探究的快乐。

  3.展示交流: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需要展示,得到肯定评价,获得成就感。这个环节应该是动态课堂的高潮阶段。展示的方式有互助组内的展示,也有面向全体的展示。一是组内展示可以是同桌,也可是小组,采取一个学生主讲,其他学生听的方式,然后交换角色,研究表明,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爱因斯坦曾风趣地表达过这样的见解:“如果你能向老奶奶讲清楚一件事,那就表明你真正地弄懂了这件事。”借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学生能在学习小组中向同伴讲解、说明问题的原理和规律,那他就真正地理解了这个问题。二是面向全体的展示可以是教师的提问,集体或个体回答的形式,也可以是演讲,竞赛或角色扮演的形式。

  4.总结回顾:在展示环节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热情过后,需要作个总结,主要是对本课内容全面回顾,形成知识体系。在方法上可以两个或几个同学一起列举知识点,试着用合适的方法形成整体,教师在这里是学生的助手,可以参与协助。概括和总结是一种学习策略,养成习惯后学生受益非浅。

  5.巩固训练:目的是巩固知识,提升技能,最终促进知识的迁移,收获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训练题的选择上要下功夫,重点知识分层训练,易混知识对比训练,同类知识变化训练,还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有拓展空间的问题等等,题型也要不拘一格,让学生动心、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助活动方式上可以把训练作为检测,先由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改错,并相互评价,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适时点拨,集体明确答案,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三、自主互助学习的注意要点

  自主互助学习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强化信息交流的密度和质量,扩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在操作中,有以下几个难点:

  1.学生不主动学习怎么办?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如果能学会,体会到成就感,就会不断有积极学习的愿望。课堂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每个人都能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提高、进步。只有在充分的自主学习后产生了认知冲突,才会产生交流合作的欲望,保证学习的继续进行。

  2.互助进行不好,或只流于形式怎么办?

  老师要大胆放手,学生能通过预习自主解决的,就放给学生自主解决。独自能解决的问题独自解决;独自解决不了的同桌解决,同桌解决不了的,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来解决。互助方式可以是平等关系,也可以是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也在学习中交往。同时,作为老师有义务培养学生更有远见,要知道,“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因为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需要他人合作完成”。

  3.教师怎样参与点拨?

  新课改倡导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但在学习过程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点拨。对于那些易错、易漏、易混点、重难点,该通过师生交流解决的,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点拨作用,师生共同来完成。这种点拨和讲解是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基础上的点拨,是升华认知、拓展思维、学到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4.教师怎样适应课堂?

  在自主互助学习的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的生活经验、大脑思维,随时都要迎接智慧的挑战,课堂始终充满着活力;课堂的开放性也使教师每节课都有跃跃欲试愿望,因为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自己也会有预设不到的收获。这使得教师的职业不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不断地创新;不再是乏味、无奈和重负,而是始终充满激情。

让地理课更精彩自主展示课如何上的更精彩

https://m.cqwcsy.com/jiaoyusuibi/116494/

分享

热门关注

2023年中学教育工会工作计划精选三篇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教学述职报告范文(精选三篇)

中学教育

2023中学教育述职报告范文汇总三篇

中学教育

2023中学教育述职报告(合集三篇)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工作述职报告范文汇总三篇

中学教育

最新积极分子思想汇报2019

中学教育

公安队伍个人剖析

中学教育

市司法局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

中学教育

党课讲稿: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党员干部

中学教育

最新2020年思想汇报

中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