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笔

2019-12-17   来源:健康教育

  导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笔》,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笔【第一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系统式家庭治疗者认为,来访者只是家庭问题的携带者,其症状是家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而小学班主任做心理疏导的优势在于:与班级学生关系已经建立,有感情基础,还有充足的互动时间和空间。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大于教育,所谓言传身教。班主任相对健全的人格素养,清楚自己的健康水平,设计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才具有导向性。班级的评估,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教育目标才能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含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 “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 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目前存在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儿和中小学生。

  目前存在认识误区: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小学生有心理问题吗?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师用下列方法辅导学生:

  ⑴ 创造一个温暖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此气氛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

  ⑵ 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

  ⑶ 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

  ⑷ 提供学生疏泄情绪的“出口”。

  ⑸ 了解儿童必有其生长中或发展中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在着包含关系。

  目前存在认识误区: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⑴ 联系。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

  ⑵区别。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

  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 (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4、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

  5、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一)、童年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二)、青春期阶段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三)、成年阶段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段”(心理社会期)理论

  期别/年龄 / 心理危机/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1/0-1岁/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2/1-3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3/3-6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4/6-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

  5/青年期/统合-不统合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

  6/成年期/ 友爱-疏离 /感情生活好 /常孤独

  7/中年期/有活力-颓废/ 爱家庭 /自我放纵

  8/老年期/ 无憾-悲观 /安享天年/悔恨往事 

  三、心理教育内容:自我发展、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学习心理、生涯规划、环境适应。

  1、内容之一——自我发展

  小学低年级,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调控。小学中年级,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小学高年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 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心理学家库利关于自我的定义:“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2、内容之二——情绪管理

  小学低年级,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体验情绪并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小学中年级,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小学高年级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3、内容之三——人际交往

  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小学中年级,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小学高年级, 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举例:三年级男孩,长得也高高大大的,但是妈妈看得太紧了!在沙坑跟一些更小的孩子玩,妈妈一直站边上全程盯着,第一时间说不许扬沙子之类的话,孩子的交往能力的确弱很多,要加入一群孩子需要拽妈妈衣服陪着过去。不知这个怪圈何时能被打破!越怕被欺负越护孩子越弱。

  4、内容之四——生涯规划

  小学低年级,了解与体验职业类型。小学中年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小学高年级,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四、心理教育目标认识

  长时间来,很多人陷于一种误区: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出现问题,将心理咨询类比为心理产生疾病避而远之。孩子成长什么更重要是心理素质还是知识技能?情感重要还是记忆重要?行为重要还是知识重要?交往重要还是学习重要?今天的孩子怎样成长?当前孩子的成长环境怎样?当今孩子经历相对单纯,交往过于简单,学习压力增强,今天孩子的特点:头脑聪明,心灵脆弱,人际不良,极端自私。

  五、几点建议: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他的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八个方面的智能:词汇智能、逻辑智能、图形智能、音乐智能、肢体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智能。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的智能有强有弱,而每种智能在养育过程中是否得到唤醒,也决定了这种智能的发展情况。

  我们教师的心态和位置放端正,教育很多时候是无形当中的传授与影响。低年级学生对老师的身份认同像神一样,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去模仿和观察。对孩子有正面预期,建设性的教育,从正面出发,多正面引导。

  我们应该把力气用在教给学生技能和方法上。比如说,只有你教给孩子怎样处理负面情绪,孩子才会少闹一些。你教给孩子怎样拒绝、怎样表达不同意见,孩子就会少一些无礼行为。教给孩子怎样看待失败和错误,孩子心理就会少受打击、少一些挫败感,多一些收获。教给他积极的自我评价,他就少一些自卑。教他自律方法,他就少一些纪律问题。

  我们去爱孩子,他才可爱!用我们关注的光,照到孩子,他就会发光、有闪光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笔【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随笔

  我作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名兼职教师,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初中学生大多是十岁的孩子,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作为他们的心理健康老师及班主任们必须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发展。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是日呼声日紧,而是提上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过去人们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认为智力高就能成功,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教育界、心理学界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其成功、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甚至比智力大得多。注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笔【第三篇】: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小学生在校的绝大多数时间在课堂里渡过的,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理所当然是班级教室。这里所说的班级教室,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指课堂教学,各学科的教学主要活动在教室中进行;第二是指班级,即学生的班级集体,班级集体活动有课外、校外活动,但主要还是在课堂班级里活动。

  也就是说,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所有的任课教师、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要于孩子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也有益。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教师心情好,学生也显得特别好,教师心情不好,学生也事情多,心情更烦;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其中的缘由就是教师与班级学生互动的心理现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其次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只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不挑选,当然存在智力临界学生和行为问题学生,班级群体中存在差异是正常的现象。在小学里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是把所有的机会集中给少数好学生,在培养了一批好学生的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实验班就有这样的成功的个案。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自己选择的进步。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论讨论,而是具体的操作,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再者奠定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奠定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把小学教育看作为人的生命发展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初始阶段,应该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还应该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

  对于什么是幸福?人们有不同的感受和答案。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幸福感的孩子。快乐源自内心,假如从小就是一个快乐的孩子,长大了也会成为一辈子有幸福感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笔【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生天真烂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赏识。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赞赏的方面。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即使他们的成绩不合格,也可以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也是进步了。学习的进步、优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师如果都能及时地给孩子肯定、夸奖,在孩子的心灵中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孩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受到巨大鼓舞。我常常奖给孩子们“小红花”、“小红旗”、“小五星”,孩子们都视为“珍宝”。儿童在得到老师赏识后,心灵碰出的火花:教师对我这么赏识,觉得特别幸福。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学,越来越自信,越学越有劲。

  二、激发快乐的心理,使之乐学。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有趣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乐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快乐的心理,学生始终感到有趣、轻松愉快,没有压力。这样孩子们越学越爱学,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健康心理。

  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习惯养成得好坏,关系到他们长时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能影响一生。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没养成上课听讲,爱讲闲话,做小动作,不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的孩子不多。我便采取多种形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科学家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从小爱学习,学得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奉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同时我还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有趣的比赛。

  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

  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呵护下,听好话多,受夸奖多,滋生了不少娇骄二气,这是不良心理反映。因此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呢?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的要鼓励、坚持、发扬;错的要反对、纠正。其次,要明确三点认识。一是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二是每个人要进步,就要勇于不断地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批评、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是不光彩的事,是件好事。三是有缺点错误,改了就好。承认缺点错误是勇敢的表现,改正则是进步的开始,应当鼓励。再次,积极开展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互帮互学活动,使班集体始终充满其乐融融,奋发向上的气氛。

  五、积极做好有心理障碍的孩子的疏导工作。

  低年级也有少数孩子有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必须十分细致地找出原因,积极争取家长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不要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以爱心去感悟、启迪孩子的心灵,树立自信心。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个别辅导、多表扬他们的进步等。只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没有消除不掉的心理障碍。

  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充分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要以高尚的师爱之心去抚育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笔【第五篇】:嗜睡的学生

  C是让我最苦恼的学生,她可以堪称睡神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嗜睡的女生。开学半个月以来,我依旧以到她身边轻轻询问的方式提醒,可是,在平常上课巡查时,我又常看到她嗜睡如命不争气的画面,在海师附中高二17班,学生们都知道自己的底线:无论男女生若顶撞老师、迟到或睡觉,我都惩罚其与同桌一起第二天值日。(因为同桌是自己选的伙伴,也是互相陪伴时间最长的同学,同桌间应互助互相提醒。)因为睡觉,她也主动领罚,她的同桌无辜躺枪两次,我想,她是能够为自己的行为主动承担的,可见,我的惩罚已经无效,也许她是有别的原因。

  9月14日晚,我主动找她。“老师有三次发现你在数学课和晚修课时睡觉,你也受罚去扫地过,但我想听听你说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你的睡眠,让你在课堂中睡觉呢?”她支支吾吾,看得出来很紧张,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双眼迷离充满倦意,眼神迅速躲闪不敢与我对视。我安慰她,“没关系,是不是宿舍太吵了你晚上睡不着白天犯困呢?尽管和老师说,你相信我,我一定会想办法帮助你。”她终于蹦出俩字:“没有啊。”我想,不愿说就算了,通过宿舍同学得知,她可能经常性失眠,但是她又否认了她失眠这一事。

  我有责任与家长沟通,告诉家长从心理学角度,一般睡眠问题的起因都是情绪问题,孩子可能有导致她焦虑的事情,但要首先排除身体疾病原因再作打算,我希望家长能抽空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情况,找专业医师咨询。9月18日,这位妈妈回复我:“医生说可能是学习压力,加上晚睡,造成神经紧张,她也并没有失眠,开了中药。”家长也很焦虑,C妈妈经常打电话了解她孩子的情况,我也如实告知,我能感觉到这位妈妈得知自己孩子哪怕有一点点小进步时的兴奋,也能感觉到得知孩子又嗜睡时的失落与无奈,她一句句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拜托您了王老师”、“最近孩子还嗜睡吗”让我不得不把神经绷得紧实下决心出一点狠招。

  10月11日,我和C说,“高二年级老师们开会,提到了你上课睡觉的事(确有此事),老师真的很想帮你,可是我很担心你这样的状态下去不适合呆在我们次重班了,老师们通过教室的监控都能看清楚你哪节课睡了多久,如果你继续这样的状态就会超出我能保护你的范围。”果真有效,据身边同学反馈,她近段时间上课不睡了,可惜好景维持不了两个星期,我偶尔巡查时发现她又回复原样。顿时我充满失落、挫败。

  也许学生的问题是反反复复的,老师应该有耐心给她们成长的时间。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急切盼望她们长成我心中想要的趋于完美的状态,可是我忘记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迎合得了我急切的个性,她们在认知方式、经历爱好、兴趣习惯和意志耐力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活中的每个人,总有避免不了的“缺点”,对于学生,老师还是要“将心比心”,其实,学生又何尝不知自己的问题,但我不能一味地去纠缠不放,而是以谅解、宽容、信任等积极态度去对待,我会得到快乐,学生也会有轻松的情绪体验。最后,我选择了一种方式:“冷处理”(即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处之泰然,见怪不怪,不批评指责,以比较冷静的方式加以处理。)我不再当面和她交谈这件事,即使后来(10月25日)她当着我的面也自控不了趴桌睡着时,我也仅给她一丝余光告诉她“我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不闻不问,暗中观察。可喜的是,近期我从C的眼神中看到的倦意越来越少,她可以自己醒来。我愿静待花开。

心理健康教育课随笔

https://m.cqwcsy.com/jiaoyusuibi/37475/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稿范文(通用3篇)

健康教育

老年友善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通用16篇)

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集合6篇

健康教育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三篇】

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10篇】

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范文(精选10篇)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工作总结锦集三篇

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精选6篇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年度计划【八篇】

健康教育

产前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合集五篇)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