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集

2019-12-17   来源:小学教育

  对于四年级这个过渡阶段,学生不再像低年级那样让乱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但却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心都在课堂上,老师要做的主要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地态度对待每一门课,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成。以下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编辑的有关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集,欢迎大家阅读和鉴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集【第一篇】:

  小学四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郑煊,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 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集【第二篇】:

  说到孩子们的作业,怎样的作业才是合理的,布置多少作业等等.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学生放学后我们给孩子留一部分作业这是合理的,但作业的量,还有层次,就是我们考虑的.如果有很多重复的作业,那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给学生造成负担,还可使学生产生厌学,甚至和老师对着,就是不写.还有的学困生完不成作业,第二天到学校抄做作业.这样以来,既没有启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起不到好的效果.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不在少数.但是还有不少家庭把孩子看成掌上明珠,只要孩子吃好喝好,不生病就行了,对孩子的学习听之认之.一看孩子晚上作业多,就不乐意了,作为老师实在是众口难调.记得我们的学生三年级时,有天下午放学,我又向往常一样去教室给孩子们布置作业,一位老先生拦住了我,说我们的作业怎么怎么多,老先生好生厉害.我赶紧辩驳,说我作业不多呀,他说,我说的不是你得数学,我说别的....我晕.是我的问题给我说,不是我的干吗呀.但是这样的话听多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年的摸索总结,自己总结了一套布置作业的方法

  一) 少

  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适当的作业,每节课上,我总是针对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的认知规律,布置相应的作业.如:一样的作业,有些孩子必须做,有些孩子选着做,有些孩子不用做.这样以来,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作业相应的就少了;

  二) 精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精选练习题,不是把书上或资料上的习题统统抛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 活

  根据数学学科应有的广泛性特点,把作业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实践去探索.如:学过长方形面积之后,布置让学生测量自家的客厅有多大,看铺满客厅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孩子们一放学就只奔家里,进行测量和计算,第二天让学生汇报.学生们兴趣很高,家长反映也比较好.

  所以,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想使孩子乐意家长满意,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就必须动一番脑子,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与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甚至家庭实际结合起来(为什么说家庭实际:如果你教的班的孩子大都是作生意的或是留守儿童的,作业就另论了),使孩子看的见,够的着 用的上,作到目的明确,形式多样,吸引学生乐意完成.就是我们的目的了.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集【第三篇】:

  为了更好的体现“24字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上,学生学习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这样一节复习课。

  课后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之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得快乐的海洋。快乐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体会,他可以使人获得愉悦的心情,更大限度的投身工作和学习中。

  在本节课中学生获得的快乐是很重要的:

  1)赛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任何人都希望在比赛中战胜别人,获得胜利,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同桌比赛、小组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不断体会成功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让学生获得这种乐趣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教师设计几个环节就行,何乐而不为呢?

  2)发现规律获取知识的快乐。这一快乐体会已经不是初级、表面的快乐,而是更深一个层次的体会。它要求学生对快乐的进一步理解,感受到发现知识获取规律给自身带来的乐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使之获得情感态度上的满足。

  3)彼此合作交流想法获得的快乐。“24字教学模式”提倡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带来了乐趣,他们的学习是多方面的交流,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体验交流与合作的乐趣。

  4)赢得老师之后的“疯狂”快乐。学生想和学生比赛,赢了之后感觉很高兴;学生也很想与老师进行比赛,那种赢了老师之后的快乐真有点“歇斯底里”。在本节课上,我让发现规律的学生走出位置向老师挑战,有一位学生来到我的身边,说要和我比赛,我欣然接受。比赛的过程很短暂,他似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结果正如他所料,他获得了胜利,我表扬了他。那一瞬间,他跳了起来:“耶!我赢了李老师!!”那种声音接近“疯狂”,我感受到了他的体会。在他的心理:老师是很厉害的,赢了老师是很了不起的事。(那位学生在班级里属于中下水平。)而这一点也是我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主阵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何不多想一些“诡计”让学生“中”,让他们感受到课堂带来的快乐,进而能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虽然他们也清楚赢老师并不会那么容易,我想这种“温柔的陷阱”还是有其意想不到的“魔力”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集【第四篇】: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集【第五篇】: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是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

  周期问题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且能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无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周期问题。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

  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对有规律的事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节课的目的是希望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事物的规律。本课通过感知规律─发现规律─探究规律─应用规律─总结感悟这五个环节组织数学学习活动。

  一、感知规律 新课伊始,先出示一组没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就很难确定下一个是什么图形;再出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学生把图形的规律弄清楚了,就很容易确定下一个图形。这里,通过用一列没有规律的图形来垫托另一列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感知规律,以规律作为判断的依据。

  二、发现规律 接着出示的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和汉字“看世博知世界”,让学生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发现这两道题的排列规律,都是有几个图形或汉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通过这样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周期现象的规律表现为几个事物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其中“看世博知世界”这组汉字,契合上海世博的主题,意在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发数学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探究规律 探究规律,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例1的画面里,由近到远依次是盆花、彩灯、彩旗,它们摆放顺序的规律都表现在颜色上,十分醒目、容易发现。教师首先通过设问,激起学生思考,如“现在可以看见几组?”“现在可以看见几盆?”“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从而明确研究对象、教学次序、观察内容。学生看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学生说不到位。要提高交流的质量,通过说摆放的顺序进一步体会规律。如盆花,学生一般说成“一盆蓝花和一盆红花”。要引导他们理解“每2盆为一组”,“每组都是先1盆蓝花,再1盆红花”。再如彩灯是“从左边起,每3盏一组”,“每组都是1盏红色、1盏紫色、1盏蓝色”。彩旗是“从左边起,每4面为一组”,“每组都是先2面红色,再2面黄色”。学生能看出一组的数量和一组里的次序,就发现了周期,对规律的理解就准确了。 例题教学重在发现、探究规律,如“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左边第13盏、第23盏、第93盏彩灯分别是什么颜色?”以及“左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是让学生根据分别看到盆花、彩灯以及彩旗的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更深的体会。所问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没有画出来,它们的颜色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据规律进行推理。教学时的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都是学生再现周期规律进行的推理活动。各种方法都有特点,也有其局限。对各种方法的评价和采纳,要让学生体会并逐步选择。学生对第一种方法“画图”,会感觉比较麻烦,如果花的盆数再多些,比如:想知道第100盆、1000盆花的颜色,画的也更多,就很麻烦了,画图几乎是不现实的了。对第二种方法“单数盆是蓝花、双数盆是红花”学生也会感兴趣。而在接下来的问题解决中,学生体会到还是计算方法最常用。但对“用除法计算”会感到比较难一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先分组(确定除数),再计算,根据余数作判断,难点是怎样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要给学生指导:想一想余数在第几组物体里,是第几组第几个?如盆花排列问题15÷2=7(组)…1(盆),表示第15盆花是第8组里的第1盆,是蓝花。又如彩灯排列问题13÷3=4(组)…1(盏),表示第13盏彩灯就是第5组的第1盏,是红灯。再如彩旗排列问题23÷4=5(组)…3(面),表示第23面彩旗就是第6组的第3面,是黄旗。比如在研究彩灯排列问题时,我设计了题组(便于比较辨析),问:第13盏、第23盏、第93盏彩灯的颜色?先计算,再比较,学生发现:这里余数是1,就一定是红灯;余数是2,就一定是紫灯;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就一定是绿灯。 总之,关于周期问题,一般通过分组和比较,明确每个周期的内容。常用有余数除法,弄清指定的事物是某个周期里的第几个,从而用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四、应用规律 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安排具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这里设计了○●○○○●○○○●○○○…同样的图形,却有4种不同的分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规律可以从不同的起点找,用不同的方法找出来,不一定从左起第一个开始,防止思维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趋向全面。但有一点要明白,由于序列有头有尾,所以分组只能从左边开始。 最后,学生自己设计规律,把设计方案的第16个涂色,而图形却不完全一样?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规律”。我这节课的设计理念重在“悟规律、找规律”,而非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集

https://m.cqwcsy.com/jiaoyusuibi/38942/

分享

热门关注

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六篇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锦集3篇)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见习总结(合集三篇)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范文四篇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4篇

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精选3篇

小学教育

函授本科小学教育自我鉴定集合3篇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电大毕业论文优秀【三篇】

小学教育

身边优秀四有好老师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