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情感随笔

2020-08-25   来源:重阳节随笔

  导语:我和你的青春,我和你的燃烧,我和你阴郁的长天,我和你冷静的秋空,我和你的垂暮老人,以死见生的老人!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情感随笔》,欢迎阅读。

  关于重阳节的情感随笔【第一篇】:永不褪色的重阳节

  在晃晃荡荡之间,垂首看到已经褪掉原色的长裤,多已生出人生的悲哀,却在下公交车之后,见这晚秋而阴冷的天下,我上班的路口,急慌慌匆忙忙热闹那烙菜饼的老妪一侧,是零零坐在铁车上的老人,那种可推可坐的小铁车,那种清晨早起瘦瘦干干张着嘴巴缺了牙齿的老人,为什么要坐在这路口街头?并无依靠而是路径的烙饼之后?不知其妙,不知其理哉。

  不远处,迎来一个追赶,不,是一个遂奔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在前面奔跑,她笑盈盈遂奔,不见有我。于是,我听到右侧的林木之里,有鸟儿鸣叫,不由抬起头来,哦,那天空微微暗淡的云那散布,没有一丝的风,连桂花的幽香几乎忘怀。如此拾级而上,知道自己还活着,这一切的存在,或者美好,只能用“由死见生”来形容,这个清明而有肮脏的世界。

  清明的你,知道这褪色的衣裤的原意?它是你的衣裤,是你的岁月,是你不愿舍弃的一段生命。家里面那深深箱柜之里的衣裳,那早年的,青春的,婚结的,赴礼的衣装,难道还有遇难的,赴死的衣衫?那一件件,一手手,不舍得丢弃的衣裳,也有可以馈赠的,扶弱济贫捐送的,可是,多愁善感的者,又唯恐那着了我虽然旧的衣裳,却是弱而丑恶的,却是贫而龌龊的。最好是那层层叠叠深山中的凡民,那树木一样无名无利的山民;那叠叠层层江海中的渔家,那鸟鸣一样无忧无虑的船夫。给他们,给他。给他,就是给我自己,还是自己的,我的,你的,我们的,那已经不是馈赠,那是复原我,生活我,

  当然有不同的方式,可以佑护我,安慰我,当年我的母亲过世,把几乎所有她的衣裳随火焚烧,我看那火,那跳跃的,激烈的,悲伤的火,燃烧着她的青春,她的婚姻,她的美丽,她的奉献,她的善良,她独有的气韵,我的母亲。我留下了她一袭的衣裙,翠色的,白领带子的,飘逸的白领带子的,她手缝的白领带子的,翠色的衣裙,却不知为何,被妻子送掉,我的母亲。

  如此,如此,我已经深知,那座桥头:“脱下您的衣裳,允我斩上三剑!”我已经深知,那座座坟茔,几许衣冠之冢,我的腿了色的衣裳,是我们褪失的青春和生命!你了褪了色的衣裳啊,是你的春天和中秋,是那烙着饼的老妪,是那遂奔着娇儿的年轻母亲,是那坐着铁车无语的干瘦老人。

  我和你的青春,我和你的燃烧,我和你阴郁的长天,我和你冷静的秋空,我和你的垂暮老人,以死见生的老人!哦,才想起,今天正是十月九日,今天是重阳节,我们的老人。我回头问他证实,另一侧美妇人也回答:“是的,今天就是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情感随笔【第二篇】:重阳节的心情

  今天是重阳节,其实我都忘了,是上网看了才知道的。其实说起重阳节我的认识并不多。因为我这的风俗对重阳节的重视并不是很大,所以我都是很大才知道重阳节这个节日的。

  记得那时候是小学的事情了,究竟是几年级我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记得那时候老师跟我们说重阳节跟清明节一样,都是拜祭先人的日子, 古时候的人们,过重阳节,要插茱萸,登高山,赏菊花。而今天的重阳节又被人们称为老人节,为人子女着,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据一则新闻,“常回家看看”已成为大多数老人对儿女的心愿。

  但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不管什么节日,都会跟朋友们出去玩,又有几个人真能做到在家里陪陪父母老人呢?希望今天有条件的朋友们都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吧,而不能回家的也主动打个电话回家跟父母聊聊家常吧!以节日的名义向家里的老人表达一份感恩的心情吧!

  希望各位重阳节快乐!

  关于重阳节的情感随笔【第三篇】:重阳随笔

  明天天就是九九重阳了,这是一个和还算年轻的我几乎无关的节日。只是在这个节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对着秋日暖阳我想到了一些人和事。

  一、我的已走到另一个世界的一位邻居大爷爷

  这是一位和我没一点亲戚关系,不过却是我家曾经的房东,而且对我很不错的一位邻居爷爷。他已经走了好几年了,那家我们曾一起居住过的明代就存在的四合院(据说是)早已更换了好几次新主人。只是每次途径那座已显沧桑衰旧的院落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这个院里曾经住过的人和发生过的事。这位大爷爷和我的爷爷一样都是受过很好教育的有素质的明白老人。他曾经是六七十年代很受尊重的售货员,据大爷爷和我闲聊时说他的老师曾经还有北师大毕业的。他喜欢孩子们读书,记得刚得知我也要到市里混日子而在市里又举目无亲时,大爷爷就告诉我他的孙子和孙女的单位和家大概都在哪个方位,尤其是他的孙女离我要去工作的地方还非常近,让我没事去他孙女家坐坐。虽然到如今我也没去过他孙女家,但当时心里很是感激。这位大爷爷每有好吃的总会给我们送些(当然我娘做了好吃的也会给他们老俩口送点),有一次他孙子过年给这位老人带回了龙井茶,老人非让我也喝一杯,知道我喜欢喝红豆稀粥,老俩口一旦做了就会给我端过一碗。而每次老人侍弄的花儿有新品种或打了花骨朵或有新开放的,就会喊我过去看看。后来我上班回家老人和邻居打麻将还让我给顶个人。后来我结婚了,也是从那个院子里走的,当时那位爷爷还健在。如今我的孩子都已八岁了,可那位大爷爷已不在人世了。而那个曾经见证了我苦难日子和高考没落榜还有结婚大喜的院子如今也已成为斜阳里的一抹回忆了。

  二、我年岁已高和渐高的亲人

  我的奶奶早在99年就与世长辞了,我的91岁的爷爷也已于今年四月作别人间。我们不大的家族里年岁最高的一位老人就是我本家的四爷爷了,而这位八十来岁的四爷爷也在我爷爷过世后没几天一下子成了不晓人事的病人。这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全县都很有名的老中医,他曾经得过重病几乎走了但又坚持活下来而且后来还活的非常健康,可是,这次,我的这位四爷爷却到如今都没有转好的迹象。

  再下来就是我母亲她们这辈的人了。我从来没想过我的母亲会成为家族里年岁渐大到快成为最高长辈的人。虽然她的身体还好,可是明显近一两年大不如前些年了。去年和今年母亲还病过一两次,虽然好了以后她依然一如既往的勤快坐不住,但连母亲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有点老了,干的活多了开始感觉到累了。这一点我们兄妹四个都看出来了,所以前年母亲说想跟着佛堂的师傅善人们去五台山走一个星期,我们全体大力支持。现在,只要母亲愿意干的事,我们没人拦着了,只要她身体硬朗心情好就好。因为我们不想再有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巨大遗憾了。

  三、感悟

  人这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不知不觉间我们就从咿呀学语的孩童一天一天地被岁月的凿刀雕凿成一个个老人,就像这四季的轮回,就像这秋天的叶子在秋风渐起中一天天飘零。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人和这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用书上看过的话说,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人走了,就像流星划过天空。

  四、苏格拉底最后的话:

  死亡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形其中之一:或者完全没有知觉的虚无状态,或是人们常说的一套,灵魂经历变化,由这个世界移居到另一个世界。倘若你认为死后并无知觉,死亡犹如无梦相扰的安眠,那么死亡真是无可形容的得益了。如果某人要把安恬无梦的一夜跟一生中的其他日子相比,看有多少日子比这一夜更美妙愉快。如果这就是死亡的本质,永恒不过是一夜,倘若死亡一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只是迁徙到另一个世界,那里寄居了所有死去的人,那么,我的诸位朋友,法官,还有我什么事情比这样来的更美妙呢?

  五、我还年轻,我不想去想关于自己年岁渐老后的情形,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只是我想不管未来多苦多难,我都要坚强的面对,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等我老了时,我希望我的丈夫能一直陪我到最后一天看如血的落日,看满树的金黄。

  最后,愿天下的老人都安康。

  关于重阳节的情感随笔【第四篇】:感悟重阳

  古代在重阳节素有登高的习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诗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最为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又如杜甫《九日》诗中写到:“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即使有病也不忘登高,可见古人对登高情有独钟!登高远眺,寓意深远,古人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境界。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九”历来称之为最大数字,因此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于是重阳节又多了一层含意。

  可以说人的一生在不断地登高,年龄上有个自然的登高,到了一定的年龄段,人们称之为高龄、高寿了。同样,在其精神境界上也不断地登高。一般来说,老年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具有一种内在自然美,称之为“无限夕阳美”。此时,人的一生在历尽沧桑后,个性己经完成,是非了如指掌,经历丰富,学识渊博,知止有定,胸有成竹,与世无争,无所它求,超脱俗凡,洞悉秋毫,怀抱爱心,与人为善,展示出精神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

  当然,也有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惜近黄泉”的,其实这话也不假,因为人都要走向死亡的,何况老年人更是逐渐步入了黄泉路。然而,这丝毫不影响老年人的内在美,因为在精神年龄上可以永葆年轻态,这就是古人说的:“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南宋的陆游高寿八十有五,晚年当然难以再干农活,但他有诗云:“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全国优秀教师罗国权离开工作岗位后,十多来年来,退而不休,一直在“岗”,为社会继续贡献自己的知识,充分发挥晚年的余热。年逾古稀的他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一如既往地做他喜欢做的事,是一个永远也闲不住的人,一个永远受人尊敬的人。真所谓:夕阳无限好,黄昏亦流彩。

  生活中,还有的老人时常发出叹息,“人老万事休,不闻窗外事”,这也未免太消极了。近来,笔者又一次赏读了唐代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的诗:“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回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经,渔歌入浦深。”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晚年恬淡达观的心态,半是牢骚,半是自慰,也曲折地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高、曾、父三代做过司马。王维早年也有过积极入世,一展宏图,以匡世济国的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乐观的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之士相继受到排斥、打击,朝政日趋腐朽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正所谓“自顾无长策”,然而。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却隐含着愤懑,对朝政的失望使他选择了园林归隐这条道路。“空知返旧林”的“空”字,则反映出诗人晚年把世间一切看透,故“万事不关心”,隐居终南山。

  笔者以为,人到晚年好静一点不假,淡泊名利

  一身轻无有牵挂,这也许是人生发展的必然。但未必是“万事不关心”,至少还要关心自己,关心家人,否则与植物人有何不同,“万事不关心”的想法显然是绝对化了,这种消极避世的心态也太凄凉、太消极了。再说,人一生的经验积累在其智慧上未必差于风华正茂和立身之年,也未必真的“无长策”,当然,如果当局昏庸,不与其同流合污,也只得“空知返旧林”,隐身山林,独善其身了。王维的诗正是对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折射出的一种复杂心态及情感,是对日趋腐朽黑暗朝政的悲观失望和无情鞭鞑。

  如今,我们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国运昌盛,政通人和,喜事连连,一派繁荣景象,刚刚成功举办北京两个奥运会,又传来惊天喜讯:神七顺利飞天,航天员成功出舱在太空行走,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浩翰的太空中,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身在这样时代的老人其感受和心态,自然是王维所没有的,因为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情感。我们的党和政府对老人关怀备至,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总有一种受人尊重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根本用不着“空知返旧林”了。从心理上讲,人要长寿,必须在心态上永远年轻,所谓老年的身,青年的心。心理健康,身体也就自然健康。人活到老,就要为社会服务到老、助人为乐到老,这样就能成为精神上的高境界和年龄上的高寿星,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重阳节的情感随笔【第五篇】:重阳节有感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远眺吟出千古绝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洒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亮光。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温暖的风中也冻得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阵阵秋风吹袭,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通行世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关于重阳节的情感随笔

https://m.cqwcsy.com/jierisuibi/27497/

分享

热门关注

欢度重阳-随笔写作

重阳节随笔

重阳节随笔-现代诗歌

重阳节随笔

有关重阳节的随笔

重阳节随笔

重阳节随笔

重阳节随笔

九九话重阳的随笔文章

重阳节随笔

九月初九重阳节随笔

重阳节随笔

关于重阳节的随笔350字

重阳节随笔

重阳节的小随笔200字

重阳节随笔

幼儿园重阳节随笔

重阳节随笔

幼儿园传统文化重阳节随笔

重阳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