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人生悖论之人类社会的悖论

2020-07-08   来源:人生随笔

  人的基本的现实生存——存在境遇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包含了三大人生悖论:人性的悖论、人生的悖论以及人类社会的悖论。其中人类社会的悖论主要是指人对社会的必然依赖与社会对人的异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一、人对社会的必然依赖

  人作为一个生命体,要想保证生命得以存活,有机体不会死亡,必须依赖于社会。在原始社会,人类文明不发达,人较之于自然界是极度渺小和脆弱的,一场暴雨、一个寒冬、一只猛兽便足以让人的生命消亡。亦或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使得人在“生”这一最基本、最原始的欲望的驱使下,与他人结成社会组织关系。俗话说“一箭易断,十箭难折”正是这种社会组织使得人得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严酷的生存竞争中既保证了个体生命的存活,也使得整个人类得以延续千年。例如最开始的氏族社会,便是以母系血缘为纽带而结成的早期的社会组织。人类也是从这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壮大的。

  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个体生存能力也逐渐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便可以脱离社会关系而单独存活,相反人对于社会的依赖更加紧密。以当今社会为例,全球化的时代已然到来,社会分工愈发明确,每一个人虽然是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地球上,但同时他又被社会这个大网紧紧套住。首先一个人赖以存活的物质需要满足于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自己又在创造生产着别人需要的产品,最终使得世界各个角落的单个的人被最终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愈发紧密的社会关系网。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存在同样离不开社会。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便已经被抛进了社会这张大网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张大网的经纬线。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从哲学上讲: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性的生物,而其他动物知识一种生存本能的聚合,因而它们所形成的组织关系更不能称之为社会。人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在社会中才能得以体现,人精神世界的满足需要依赖于社会,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其存在基础就是社会。“狼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他便是从小就脱离了社会,孤身于狼群之中,虽然他就生命存活这个层面而言,他是成功地,然而他四脚走路、吃生肉、不会说话、智力发育低下,换言之,他仅仅是一个具有人的外形的“类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必须依赖于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存在,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社会对人的异化

  一)“异化”的概念

  “异化”是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二)“异化”的原因

  卢梭敏锐地洞察出自然和文明的对立,揭露出了文明社会人性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及人越来越丧失自己本性的悖谬。卢梭借助他的逻辑预定前提“自然状态”提出“人性善”的人性论,并认为在这一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具有自爱和怜悯心这两种天然情感,在这个尚未形成社会关系的状态下两者协调运作,使自然人平等、自由地幸福生活着;但是随着人的自我完善能力发展及私有制的出现,使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状态,人所具有的天性平等、自由也随之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依附、猜忌、偏见、怀疑、奴役等等,造成了人类从天然的自由到不自由、从平等到不平等,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人性的异化就随之加深一步;

  弗洛姆认为,“人像其他有机物一样,具有‘自我保存’本能,它包括吃、喝、性欲等各种生活需求,这种自我保存本性是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求,任何一个个人,任何一个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就是人的这一内在特性,满足人的这一方面的本性。”“正因为这些需求是人的本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人们才会不顾一切地追求它们的满足。人们为满足这些需求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程度,远远走出了‘自我保存’冲动。”由此来看,人性异化之实质是人的生存欲望与需求的异化。弗洛姆认为,这只是人性异化的外在表现,而内在的表现则是人的心理异化,即人的自我与人自身的生存处境的分裂,造成了人虽然生活在各种情境中却迷失了自我,丧失了本性,成了“空心人”,被动地接受外在力量的驱使。这才是人性异化的要害所在。

  “异化”源于对生存需要过度的追求以至于导致从行为的异化转变为心理的异化,而这个异化过程中,人自我完善能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劳动的分工则催化和加剧了异化的进程和程度。

  三)“异化”表现

  1、社会对人的族类本质的剥夺

  人作为社会的人,最初是为了抵御恶劣的环境很严酷的竞争而结成社会组织,然而在这个社会组织之中,由于人感性欲望的不满足而使得其对于物质的追求远远穿过了“自我保存”的标准。然而社会所提供的物质是有限的,这也就必然引起社会群体内部的恶性竞争,阶级的分化等等,以致其丧失人族类的合作生存的本质。

  2、社会对人自由个性本质剥夺

  人是单个的生命存在,拥有自由的个性、独立的人格。然而由于社会的强制分工,使得人“不得不”分属于社会某一类的分工之下。此外,由于社会是一种网状的关系结构,每一个人均处于某一个交汇点上,因而其不得不受周围因素的影响、牵绊、限制,从而到其原本的自由与独立人格的丧失。此外,社会用一用契约作为人行为的规范,并用惩罚迫使人们遵从这一契约。社会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将原本独立的、具有个性的单个的人塑造成一批又一批相似的产品,并且相似的产品在同一个位置上课相互替换。最终,人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生命个体,而是模具铸出来的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不仅如此,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必定要依靠其它各式各样的存在者才能实现自身的存在,因而当我们以全局的眼光来看,人最终也只是诸存在者中的一员,和其他存在者并没有什么不同。马克思在《手稿》中说的一段话:“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这一方面说明了人是社会存在物,人必须依赖于他人、社会而存在;另一方面,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人要成为真正“社会性”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必须成为“为他的存在”。因此,人在社会之中往往是因他故而存在,以至于自己被外在事物所裹挟,丧失了自我与本性,最终成为“空心人”。

  三、“异化”的消解

  弗洛姆就个体的层面上认为,人必须与世界建立一种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关系,以期提高并提升人的能力与情感。就能力而言,就是力求运用理性来确当地把握世界,并以艺术和工艺等创造性工作来创造自己的世界;就情感而言,就是要在保持自身完整与独立的前提下与基础上,以爱同他人、与自然相结合。最终使工作者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使人将自身和世界结为一体,由此消解人之生存与本质的分裂状态,进而实现异化的消除。此外,他把健全人的心理作为消除现代社会异化的关键途径。他提出:“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全,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结构。”因此,作为美学出发点之一的人类社会的悖论——人对社会的必然依赖与社会对人的异化之间的矛盾关系要想能够得到消解,就必须从悖论的两个主题入手。一方面,人依赖于社会,那么就需要提高人的认知能力情感,努力保证自己的独立与完整,此外还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与自制力,从而增强抵御心理异化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使人异化,那么要消解这种异化,就需要对社会进行调整,从而使社会顺应人而非异化人,努力保证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进而减弱社会对人的异化作用。

  正是在社会与人的相互作用下,才产生了人类社会的悖论,那么要消解这个悖论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三大人生悖论之人类社会的悖论

https://m.cqwcsy.com/sanwensuibi/20744/

分享

热门关注

运输车队年度工作总结

人生随笔

2021关于政绩观主题党课讲稿

人生随笔

危机与生机演讲稿

人生随笔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论文6000字免费

人生随笔

护理个人工作总结

人生随笔

银行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

人生随笔

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调研报告

人生随笔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生随笔

开启人生新征程的美句

人生随笔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人生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