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文化旅游“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

2021-07-25   来源:旅游随笔
期间是从某一时间起至某一时间止的时限。在诉讼法上,指诉讼主体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为诉讼行为的时限。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镇文化旅游“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镇文化旅游“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我镇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打造“中国生态酿酒小镇”“舍得白酒小镇”为抓手,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重点,加强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文化创新举措,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旅游体育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作和“十四五”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

  (一)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成果显著

  全镇有文化站1处,新建廉政文化公园1个,科普文化公

  园1个,村级文化院坝19个,文化活动室6个。目前各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备配送齐全,运营管理有序,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公共体育场地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已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镇公共体育设施网络。2020年将全面建成2个五人制足球场。

  (二)文化惠民工程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实行农家书屋提档升级,33个农家书屋运营良好,每

  天正常免费开放;

  二是落实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2016年以来,累计播放电影1000余场次;

  三是开展送文化下乡村活

  动。截止目前累计演出500余场,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广泛开展

  一是大力开展各类书画展览、文艺展演和汇演活动。举办了目连故里孝德文化旅游节、铁水花火龙闹元宵、大国芬芳舞台剧巡演、目连戏巡演、元旦文艺汇演、“话重阳、迎国庆”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全镇人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参加各类体育赛事活动。2016年至2019年,连续两年参加射洪市端午赛龙舟文化惠民活动。三是实施“结对子、种文化”工程。广场舞、太极、川剧、连萧、军鼓等常态化开展教学,进行结对帮扶,内涵充实、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极大地充实了帮扶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整体文化素养。

  (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力度

  一是开展专题性文物保护。2017年5月开始,利用专项资金12万,对辖区内各级文保单位进行了线路排危整改,在8月份均通过了上级相关部门验收。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重新发掘整理,铁水花火龙多次在县城表演,周边县市的观众争相一睹为快,也曾受邀前往罗马尼亚演出,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五)广电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

  我镇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村村通。

  (六)不断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举措

  “十三五”以来,我镇不断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创新公共文化场馆管理运营模式,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岗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不断扩大文化文化志愿者队伍。二是深化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对网吧、游戏厅、ktv等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明确经营指导思想、守法经营,坚持发展与整治相结合,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整治,使文化市场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先后开展元旦、春节、全国“两会”、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少儿出版物市场、暑期“网吧”市场专项等时段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七)文旅体产业蓬勃发展

  一是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通过抓基地、建园区,强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优质蔬菜基地8500亩,新建高标准大棚400亩,新建血橙基地1500亩,改造柑橘基地1000亩,新建毛叶山桐子基地800亩,发展羊肚菌、蚕桑基地500余亩,

  启动舍得酒业酿酒专用酒粮基地建设,农事服务超市新增机械6台/套,添置完善烘干房、机库等设施设备,年作业面积扩大到5万余亩。在凤竹村建设水产养殖、莲藕种植基地1000亩。建

  成年出栏0.8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1个,正在建设祖代种猪场1个,全镇年出栏生猪达9.68万头、肉牛3448头、肉羊1.37万只、兔14.72万只、家禽115万羽。全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7家、专业合作社达41个、家庭农场达9个、农业大户达

  340户。试点推广产联式合作社模式,争取集体经济壮大资金

  600万元,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科学紧密。全年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18236元。二是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在万亩柑橘基地建成的基础上,深度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柑橘基地乡村旅游环线打造完成,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采摘;

  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甜橙基地依托盈益公司,将80以上的鲜果进行榨汁加工,“可仕可”鲜橙汁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4000亩甜橙加工后产值达到0.8亿元,是鲜果产值的3.2倍;

  蔬菜加工主要是产品进行清洗、分级包装、冷储、冷链运输,销售价是产地鲜菜的2倍以上。三是舍得文化旅游不断升级。依托国家大型企业舍得集团,发展酒业文化,实施高档酒开发战略,积极融入“白酒金三角”,建设诗酒文化长廊,舍得酒文化旅游区主要由舍得艺术中心、泰安酢坊、定制中心、312制曲园、陶坛贮酒库、酒文化主题酒店等组成,是集工业生产、旅游观光、白酒科普、酒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酒文化旅游区。

  (八)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通过铁水花火龙、舞台剧大国芬芳,大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增进国际、省际、县际间文化交流。铁水花火

  龙受邀赴罗马利亚首都为旅罗华人庆新春作卖场表演,成为蜚声中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奇葩。2019年以酒为媒的大型传奇诗乐舞《大国芬芳》在欧洲三国——德国、希腊和英国上演。方杯盏寸间尽收中华五千年绝代风华的诗酒文化魅力,成功地在欧洲掀起“东方热”,让中国文化的哲思伴随着诗歌与美酒流入西方观众心中的田野。

  (九)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计划,建立了人才数据库,并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论坛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先后邀请省市专家对舍得文旅人才培训点进行培训讲座。二是实施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对全镇的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分层次分批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存在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提升

  我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与群众需求矛盾仍然突出。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多元需求与现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供给不相适应;

  农村文化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网络点多面广,镇村两级体育基础设施虽然已建好,但运营管理模式尚在探索,部分基层文化体育设施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二)文体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当前,全镇存在着文体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青黄不接等问题,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队伍,专业素质不高,普遍专职不专用,精力难到位。此外,村级文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导致文化活动参与人少,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后继乏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有效地保护。

  (三)文旅体产业规模化程度低

  文化旅游消费引领不够,市场拉动不强,旅游产业的开发缺乏资金支持,有些旅游资源无法开发利用,部分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缺乏创意和吸引力,缺乏特色美食,乡村旅游发展缓慢,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城镇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利用老城区改造政策,为中街社区新建文化活动阵地。新建舍得智慧广场1200平方米,大型雕塑2座及配套基础设施。

  2.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所有村全部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龙泉村新建孝德文化广场1个。

  (二)文化队伍建设

  配齐配强镇综合文化站专业人员,强化村级文化协管员、文化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

  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

  (三)文物保护

  重点文物保护和维修建设:做好饶益寺、李家祠的保护维护工作。

  (四)非遗保护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挖掘、整理域内“非遗”项目,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

  (五)文化产业发展

  1.工业发展方面

  在主导产业发展上,以白酒产业为核心,推进产业链向上下游两个方向延伸,促进“三产联动”和产业转型,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在推进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业产业的提升;

  发挥诗酒文化优势,推动旅游业发展,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引导第二产业反哺第一产业,从源头上做起,打造万亩有机原粮种植基地,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优质高粱生产核心区,采用订单农业方式,规模发展有机小麦、有机玉米等生态农业基地8000亩,形成“有机原粮种植—酿酒—酒糟—养殖

  —沼气—肥料—再到有机原粮种植”的循环发展模式。

  2.生态旅游方面

  引导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规划建设中国花海,融合花、水、田、园等景观,以滨江生态绿地建设和柳湖为依托,打造

  滨江生态湿地走廊,将古遗址泰安酢坊与现代艺术体验中心完美结合打造生态工业旅游名片,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饶益寺进行传统历史文化等节事活动,形成“观光休闲游—白酒主题游—农耕体验游—风俗民情游”的良性互动。

  3.工业旅游方面

  继续深化酒旅融合,积极推进八大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酒文化,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舍得艺术中心、泰安作坊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东门新游客中心、舍得博物馆、酒文化老街、酒文化主题酒店、312老仓库体验消费群落、白酒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入主题客栈、特色餐饮、vr体验等业态,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将舍得酒文化旅游区打造成集文化体验、工业观光、休闲度假、特色购物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

  4.乡村旅游方面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将乡村旅游做为重要抓手,龙泉村“网红打卡地”、农环线蔬菜基地、甜橙基地观光旅游、桃花村油葵花旅游节,打造特种观赏花卉种植基地2000亩,在“十四五”期间将得以全力推进落实,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5.城镇建设方面

  准备打造中式风格的《野望阁》诗酒主题民宿酒店,酒店以简约中式风格呈现建筑及内部装修造型,与所比邻的舍得博物馆、游客中心造型相得益彰承载游客住宿需求。《舍得茶社》

  演艺茶社作为《野望阁》的娱乐餐饮配套而呈现,以四川传统茶馆+民俗演艺+特色餐饮作为核心业态,满足团客餐饮需求,中央广场、戏台可举办主题活动在日间和夜间都将呈现不同的内容和体验。回形建筑布局,中央广场规划400平米,对禹王祠固有建筑进行有效的利用和改造,保留四水归堂的天井式建筑造型,保留禹王祠戏台以作为日常演出的舞台。

  6.演艺娱乐方面

  扶持歌舞娱乐、广告会展、文化传媒、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发展,“十四五”期间培育1-2个支柱企业。

  镇文化旅游“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县文化和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为抓手,以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文化旅游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

  一、“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以乡村振兴片区村、第一书记村、村党组织书记选配试点村为重点,推进“百乡千村”示范点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不断完善,开创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新局面。现有国家二级图书馆1个、国家一

  级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并逐步向自然村扩展。90的村建设了文化小广场、80的村建成乡村大舞台并配套建设文化小广场。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室51个。图书馆分馆建设取得新进展,提升完善图

  书馆总分馆12个,建成村居服务点24个。扎实推进广播电视

  户户通扶贫工作,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方式为全县77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电视节目。

  (二)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018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安排,承接了中国儿艺会“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大型活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全程播放,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山东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了深入报道。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举办了中国算圣文化传承交流会、蒙恬文化论坛等特色文化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广场文化艺术节、乡村艺术节春节晚会、元宵节晚会等大型演出,深受群众好评。乡镇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乡一品”,旧寨杏花节、联城槐花节、桃墟板栗节、野店樱桃节、常路孝文化节、垛庄桂花节、岱崮桃花节等活动效果显著。每年完成送戏下乡演出近400场次、送电影下乡35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县图书馆每周末固定开展公益讲座、主题演讲、诗文朗诵等阅读推广活动;

  县文化馆积极开展声乐、美术、书法、表演、蜡染、广场舞等免费培训活动。《小车回家》参加了全国民间文艺展演并获奖,美术作品《鹿王本生图》、《千年遗梦》等入选全国画展,《觅春》等作品入选全省画展并获奖三名。拍摄电视剧《遍地书香》、电影《崮上情天》全方位展现了地方特色。

  (三)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

  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10处、县级92处,馆

  藏文物40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0件、

  三级文物73件。入选全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传统文化乡

  镇和传统文化村落2个。《蒙山传说》《八仙灯》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洪珠算文化》《垛庄酱菜》等1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都镇入选第四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二、“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

  1.突出重点打造

  紧紧围绕三个乡村振兴片区,高标准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重点突出蒙山北麓龙凤峪片区的扶持力度,促进文旅融合,打造典型样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对省市县派第一书记村、村党组织书记选配试点村、重点贫困村,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改造提升乡村大舞台、村情民俗展示室、文化长廊、文体小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

  2.突出效能提升

  重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和免费对外开放,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利用率,吸引人气,切实发挥服务效能。进一步抓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重点社区、企业、单位合理增设一批图书借阅点、服务

  点,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选择合理位置建设自助式图书馆分馆。

  (二)构建更加全面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按照均衡配置、严格预留、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六馆一中心”文化综合体建成后,最大限度发挥服务效能。到2022年,实现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2.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法治文化等活动。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免费开放工作,大力扶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逐步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

  (三)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活动

  1.做精做细品牌文化活动

  举办好文化活动,巩固品牌活动成果。利用重大节庆日,举办书画、摄影、剪纸等展示展览活动和歌手大赛、戏曲票友

  大赛、少儿才艺大赛等各类赛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各类文化赛事及展览活动。拓宽县文化馆公益性培训内容。县图书馆充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继续开展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和传统文化培训。

  2.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以“中国梦”为主题,挖掘特有的文化资源,创作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续将文化惠民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更好的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的方式,对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进行补贴,扎实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等演出活动,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的同时,做好艺术普及教育工作。

  (四)完善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

  1.加强非遗科学开发与保护

  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普遍落实“六个一”保护行动,建设非遗项目库。加强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效利用途径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挖掘、整理、抢救。加大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保护力度,支持其开展带徒授艺等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形成立体展示宣传格局,积极探索与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增强民俗旅游的吸引力。

  2.加强文物保护和安全

  积极争取资金,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制定保护方案,完成一批重点文物的修缮保护工程;

  加强文物巡查和库房管理,保证文物安全。完善文物管理所、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实现了馆藏文物信息化。坚持把文物安全作为重点,聚焦法人违法、盗掘盗窃、火灾事故三大风险,开展日常巡查,特别是确保田野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杜绝文物保护单位遭受破坏。加大文物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意识。深入开展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学术研究,出版发行一批专业书籍。

  (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1.加强文艺作品创作

  通过自主创作、招才引智等形式,推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能够对外展示良好形象的文学艺术作品,并做好推广宣传。认真指导各剧团和文艺创作团体创作各类文艺节目。积极筛选提报小型戏曲创作展演和国家艺术基金的申报工作。

  2.创新文化业态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桃花节等节庆品牌为抓手,做好桃文化与寿文化结合文章,叫响山东省长寿之乡品牌。整合全县优势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创业产业园,发挥集聚效应。

  (六)抓好文化市场管理

  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对网吧、电影院、ktv

  等人群密集的文化娱乐场所和书店、音像店、印刷企业等加强巡查,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净化文化市场,保证安全生产。

  镇文化旅游“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县文体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三基地一城市”创建为抓手,以打造“最美贵州北大门”为目标,以繁荣文体旅游事业,促进文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文体旅活动,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文体旅游产业的发展,文体旅游事业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十三五”期间文体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文化方面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基本完善

  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和《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按照《贵州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对全县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行清理;建设好“东山生态体育公园”附属体育设施;全县村级农体工程建设完成184个,覆盖率达到80%,镇级农体工程已完成总规划的84%。完成旅游厕所102座并实现所有旅游厕所的坐标标注,为实施厕所革命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振兴乡村”战略,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不断完善,开创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新局面。现有国家三级图书馆1个(馆藏书达13余万册)、国家三级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建设及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持续巩固广播电视户户用工程,同步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声频、视频实时互通全覆盖。

  2.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以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做靓“消夏晚会”“春节系列活动”“娄山艺术节”“乡村旅游节”等品牌文艺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送戏下乡活动600余场次,观众人数在75万人次以上,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2244场次。

  3.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

  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17处、县级18处,其中桐梓红一军团直属队及保卫局驻地旧址、小西湖张学良将军幽禁地等11处文博单位获批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我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1项,其中“苗族服饰”获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高腔大山歌”“文昌戏”获批省级非遗名录,“高台舞狮”、“娄山黄焖鸡烹饪技艺”、“黔北民间纸扎技艺”等13项获批市级非遗名录,“青杠园粗陶制作技艺”、“桐梓大肉面制作技艺”、“桐梓血豆腐制作技艺”、“桐梓腊肉制作技艺”、“酒店垭的传说”等25项认定为县级非遗名录。

  (二)体育方面

  一是体育健身环境配套功能不断健全。球场、健身路径器材随处可见,东山生态体育公园、荣德山公园、天门河湿地公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满足了群众健身锻炼的场所需求。二是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桐梓县市民健身中心,场馆占地面积69788平方米(104亩),已于2017年6月10日投入运行。全县2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条件具备的街道、社区依托已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拓展建设了球场、健身广场、健身路径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三是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元旦职工迎新年登山活动、春节龙狮巡游活动、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春节趣味体育活动、职工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全民健身日体育系列活动等群众体育活动从未间断。四是竞技体育成绩骄人。桐梓县在竞技体育工作上从娃娃抓起,注重苗子的培养,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积极作用,不断向上输送青少年体育人才,先后摘得“射击训练基地”“篮球训练基地”等称号,培育的选手在国际国内参与各种赛事活动取得的成绩喜人,其中,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人(篮球李玥好),一级运动员3人(李记、娄小龙、何君君),二级运动员3人(张俊杰等)。五是体旅融合蓬勃发展。桐梓县山地户外运动基础得天独厚。黄莲滑雪场开办4年来,吸引了周边爱好冰雪运动的群众积极参与;水银河大峡谷景区、古夜郎景区、圆满贯景区融合了水上漂流运动体验项目,吸引了大批爱好者来桐漂流;尧龙山景区开发9999级天梯、植入汽车露营基地;枕泉翠谷景区修建10余公里健身步道,杉坪4A级景区山地自行车道,小西湖景区水上游船及溜索,兴茂体旅小镇等,把体育与旅游完美结合在一起,体育运动与旅游互相促进。六是村跑已成品牌。桐梓县成功探索旅游与体育融合的路子,连续举办了9站村跑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近15万人参与到活动中,这项户外运动的开展,在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同时,对桐梓红色文化的宣传、原生态旅游风景的推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广播电视方面

  扎实推进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播出工作。持续巩固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成果,强力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至2020年底,将全面建成1个县级管理平台,25个乡(镇、街道)级管理平台,气象局、应急管理局以及227个村(居委会)管理平台;6300个音柱或喇叭。持续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监管,净化荧屏声频,维护良好的广播电视播出传输秩序。

  (四)旅游产业方面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桐梓县以乡村避暑旅游为基础,不断更新,适时提档升级,努力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旅游产业从单一的乡村旅馆向高端民宿、田园综合体、精(优)品级客栈、A级景区、康养综合体发展。2015年底至2019年期间,乡村旅馆从1243家增至1917家,床位数从6.22万张增至8.51万张;A级景区实现0突破,成功创建13个,其中AAAA级2个,AAA级11个;游客接待量从799.8万人次,增至2370.19人次;乡村旅游点从28个增至34个;旅游综合收入从33.96亿元,增至146.07亿元。各项指标屡创新高。2019年,桐梓县旅游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第一方阵中,首次超越仁怀、赤水,跃居全省第三,旅游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乡村旅游基础不断夯实。新建旅游干线公路30.8公里,乡村公路230公里,实现景区景点、乡村旅游互联互通。新(改)建旅游公厕15座。强力推进乡村旅游扩面升级,新建成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新增乡村民宿266家,总量达1917家,新增乡村酒店3家,总量达92家,新增床位1.15万张,总量达8.51万张。

  二是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实施旅游标准化建设工程,成功创建水银河大峡谷景区4A级旅游景区和盐道古镇3A级旅游景区;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各1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乙级乡村旅游村寨5个、精品客栈1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精品民宿3家;优化“一部手机游遵义”和“乐游桐梓”智慧旅游服务,重点旅游场所、服务设施移动网络和WIFI实现全覆盖;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投诉处理实现一体化。

  三是旅游投资持续加大。建成“中冶.柏芷山国际度假公园”、“南天门旅游度假区”、“枕泉翠谷”、“九坝生态旅游小镇”等一批优质旅游地产项目,“六大组团”13个旅游项目,三年来累计到位资金达70多亿元。2020年实施文旅项目共9个,其中续建项目6个,新建项目3个,总投资87.88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20.68亿元。目前,已完成固投8.6亿元,占半年任务的104,占全年任务的41.58。加快推进10个旅游度假区建设,已入住10071户2万余人,旅游带动新型城镇化作用突显。

  四是全面提升硬件环境体系。通过全面开展乡村旅馆评星定级倒逼提档升级,共评定二星级乡村旅馆1828家,三星级81家、四星级4家、五星级4家,全县乡村旅游品质整体大幅提升,旅游环境全面改善,桐梓旅游对外吸引力显著增强。

  五是全面加强管理服务体系。搭建统一营销平台,健全诉求处理机制,开通投诉电话,设立旅游行业诚信“红黑榜”,确保游客有诉求能及时反映、及时整改,持续加大力度打击旅游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服务与监管,游客满意度显著提高。

  六是健全自治管理服务体系。设立1个县级旅游协会和10个乡镇旅游协会,组建游客临时党支部和游客自治委员会,从游客中推选服务意识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自治委主任,积极引导游客依法维权,主动协调解决一般涉旅投诉。

  七是大力发展“机构式”康养。按照“政府回归本位,企业成为主体”的原则,制定医养、康养、体养、食养、娱养等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落地项目供地及建设力度;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引进国内知名的医疗机构入驻项目发展康养产业。成功申报杉坪4A级旅游景区、尧龙山镇“尧龙一院”民宿酒店为“遵义市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即将迎来上海地区劳模(职工)疗休养团进驻。

  二、十四五规划构想

  (一)文化方面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持续夯实。继续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使用力度,力争在全国下一批次文化馆、图书馆评估定级中两馆升级为国家一级馆,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及总分馆制建设进度。新建一所24小时自助借阅图书馆分馆,实现图书馆服务智能化、体验化、智慧化。推进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得住”,持续推进22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二是高要求推进文艺创作。以“送戏下乡”为载体,要求文化馆及文化旅游公司不断更新文艺节目,每年创作一批切合当年主体、群众喜闻乐见的涵盖语言、曲艺等类型的节目,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免开力度,制定计划,加强文化培训,不断提升全民思想文化素质软实力。四是持续开展文化品牌活动,活动真实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繁荣文化景象。五是十四五期间力争对我县的非遗资源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整理、建档。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完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保存较好的村寨设立传习点,扶持相关艺人开展传承培训、展览、展演活动,实施合理开发利用,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争取将高腔大山歌、文昌戏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桐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五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载体,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机遇,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娄山关战斗核心展示园,以南北中三条长征步道为轴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及红色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优化布局精品旅游线路,形成辐射县城区域乃至整个县域的全域旅游覆盖网。

  (二)体育方面

  一是以全民健身为载体,以竞技体育为依托,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稳中求进。大力开展多元化群众体育活动,将传统文化和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依托学校、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举行各种赛事活动,积极做好参加市级以上的比赛的备战工作,力争取得较好成绩。二是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产业。紧抓我县为遵义市体育旅游示范区试点县的机遇,切实发挥好体育在实现全面小康中的积极作用和独特优势,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引进社会资本打造体育旅游小镇、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积极打造国际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基地,以体带旅,继续做大做强“村跑”等品牌赛事,打造桐梓体育旅游示范靓丽名片。三是继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十四五期间力争建立一个标准级室内游泳馆、体育运动场馆。同时对全县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行清理;继续完善好“东山生态体育公园”附属体育实施;继续实施镇、村级农体工程;改造完善我县现有公园、广场的体育设施。四是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继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同时每个村社区建立全民健身网点、义务培训网点,坚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

  (三)广播电视方面

  一是以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为基础,统筹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以及卫星、调频、中波、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等广播电视资源,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全县的应急广播体系,实现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平战结合,发挥应急广播在政策宣传、社会动员、风险预警、应急救灾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启动广电5G网络规模化建设,开展智慧交通、智慧农业、远程医疗、安防监控、应急管理等领域5G应用。完成地面数字电视频率整体优化方案,并完成5G网络建设区域的频率调整。三是推进5G移动多媒体交互广播电视试验。构建面向移动人群的新型无线广播电视网络,推进5G广播技术试验和应用。十四五期末,完成地面数字电视频率的全面优化,5G广播技术实现全县全覆盖。

  (四)旅游产业方面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桐梓文体旅游产业已初步完成资源整合、市场积累、品牌打造等各方面准备,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桐梓县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先发优势,以创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为抓手,以康养产业发展为突破。加快推进旅游+N的转型升级。

  一是紧盯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标准,加快形成“两区多点”格局。按照《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加快推动桐梓康养旅游核心区和依托区建设。一要突出打造九坝山堡、上天池、高岗以及楚米元田康养旅游核心区。加快建成黔北康养产业示范园、枕泉翠谷康养医院和森林温泉康养中心、兴茂康养小镇、 九坝生态旅游度假区德乐康生态康养中心、云上九坝疗养中心。利用该区域独特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温泉优势、区位市场优势、医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文化康养、医疗康养、田园康养等不同类型的康养产品,从养生的文化、环境、医疗、运动、餐饮和教育六个方面进行系统打造桐梓康养旅游产品集聚区。二要统筹加快以县城及周边区域为支撑的康养旅游依托区。县城及周边加快完善数量充足、不同档次、不同类型、地理位置合理的接待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与核心区形成产业联动平台,并在公共休闲、信息咨询、旅游安全、休闲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上给予有力保障。三要同步推进以县城以外为补充的多点联动。加快杉坪康养田园综合体、南山国际文旅康养城、绿地官仓康养小镇、城南山旅游度假区、黄莲假日小镇、南天门旅游度假区、柏芷山国际度假公园等康养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两区多点”的格局。按照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到十四五期末全面实现康养旅游业态与观光、度假、体育旅游、研修旅游等旅游业态的产业联动,与医疗业、绿色有机农业、养老产业等融合发展。

  二是紧盯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标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按照“产业引领、项目带动、错位发展、功能复合” 的原则,结合《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紧紧抓住遵义市深化渝遵战略合作机遇,支持桐梓全面推进“六大组团” 产业集聚群建设,大力引进重庆方到桐梓县建设发展旅游康养地产项目。利用桐梓气候优势面向重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合作打造精品避暑景区、景点和避暑线路,大力开展“渝客入遵百日行动”活动,大力推动遵义暑期旅游营销工作。加强渝遵两地旅游投诉互通互报,保障高质量旅游发展。加快推进贵州黄石公园、尧龙山旅游度假区、狮溪柏芷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黔渝快铁、正习高速、G75复线、金仁桐高速建设,打通外向型乡村旅游“主动脉”;加快完善与重庆毗邻区县的连接线,打通“快旅慢游” 的“断头路”。以全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面完善通村通组公路、集镇供水工程、“户户用电稳定、处处网络畅通”工程、医疗卫生、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以“游客所需、桐梓所能”为导向,完善景区周边、交通沿线吃、住、娱、购等基础设施,做到服务无缝对接、无处不在。

  三是紧盯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标准,加快康养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退休医技人员在康养中心再就业的,市级统一制定住房保障、免费康养、带薪康养等政策,出 台对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入驻桐梓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留住专业人才。同时,加大对县内医养人员的培养力度,在县中职校开办老年病管理师、康养师、营养师、护理师等人才培训班,全力夯 实旅游康养产业发展人才保障基础。市级出台支持康养产业研发人才的政策,大力吸引“康养+”产业研发试验团队入驻桐梓, 建设产业研发基地,加强与攀枝花、无锡等地在康复康养、科技 文化、教育医疗、人力资源等方面开展合作,增强康养产业创新研发的后劲。

  四是紧盯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标准,加快形成医养体系。市级大力配套政策支持桐梓发展医养产业。强化中医服务理念,推进老年病科建设。重点围绕娄山关镇杉坪中医理疗馆和九坝山堡中医理疗馆,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和人员配置,为康养产业的推动奠定基础。同步推进县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中医康复医学科,燎原镇卫生院中医服务区建设。确保全县100的医疗机构开通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支持桐梓发展康养产业。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康养产品,鼓励国内外知名医疗、生育、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医养照护等医疗点养机构进驻桐梓,培育新业态。加大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康养中心政策扶持,集中打造失能、半失能及普惠型养老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康养品牌。加快食养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健康食养产业,着力打造食养产业基地;以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为契机,加快推进体养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桐梓知名度、美誉度。

镇文化旅游“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

https://m.cqwcsy.com/sanwensuibi/73829/

分享

热门关注

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导游词

旅游随笔

五一旅游疫情防控方案

旅游随笔

关于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工作的情况汇报

旅游随笔

2020年全县旅游行业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

旅游随笔

2019年旅游执法计划

旅游随笔

广西边境旅游试验区的设立,旨在通过强化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推进沿边重点地区

旅游随笔

中职专业教学计划

旅游随笔

我市乡村旅游商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旅游随笔

山东高职院校名单

旅游随笔

《好花红》对贵州民族艺术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影响

旅游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