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随笔

2019-07-24   来源:观影随笔

  观影随笔【第一篇】:《致命礼物》观影随笔

  这部电影十分切合我的胃口,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喜爱情绪把控到位的电影。讲故事并不用太急,缓缓的娓娓道来,这种口吻对我来说更加容易入心。

  其实,整个电影结构也很简单,像是一大块巧克力,编号:1,2,3,4。把1,2,4先吃了,再把3拿出来,作为结尾,当作答案。整个黑暗情绪,和矛盾冲突都是缓缓向前推进的。导演对于情绪的把控十分到位,比如西蒙和萝本探索无人房子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没有灯光的充满黑暗的房间走廊的镜头,登时就把我带入一阵紧张的氛围当中。镜头缓慢的平移推进,令人不寒而栗。

  结局是开放性结局,我十分赞赏某一位的影评,说是最后导演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开放性的结局是对人性的拷问。精致,构思巧妙,情感到位,又没有落入“非得是复杂结构才能构成悬疑”的窠臼。我十分喜爱。但却不能让我自己产生惰性,而只去探讨简单的东西,我自己的构思也必须更加深入。

  观影随笔【第二篇】:《幸福终点站》观影随笔

  这是第二遍看《幸福终点站》,第一次看的时候,说实话感觉一般。可是,今天心血来潮,想重温经典。看的时候,几次忍不住热泪盈眶。看开头的时候,当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男主人公维克多·纳沃斯基在机场的电视屏幕上,看到国家战乱的消息时,那种慌乱,无助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真的让看的人很揪心。后来,纳沃斯基在机场机智的想出来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办法生活了一段时间。那些情节让我开心的笑,也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他坚持等待能进入美国的那一天,不管是在那些为了填饱肚子想出来的办法里,还是被他碰上的好事。其实,都映射出了他的人格魅力-----机智,有原则,真诚,善良。也正是这些美好的品质,让他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不仅生存了下来,还收获了认可,尊重,友情,真情。并且,最终进入了美国,完成了父亲的心愿。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会遇到很多阻碍,可是不管怎样,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有原则,坚持下去。那么,可爱的你,会实现愿望的!

  观影随笔【第三篇】《古惑仔》观影随笔

  这两天把刘伟强导演的《古惑仔》系列电影翻出来又看了一遍,有些小感慨,在我的印象中,古惑仔似乎对80后的影响要超过我们这些90后,还记得小学时学校是明令禁止观看古惑仔系列电影的,但这似乎没有什么用,学生们还是狂热地追捧。我与大部分人不太一样,我第一次看《古惑仔》是在高中的时候。电影所表现的内容是我很震撼,换句话说,我羡慕影片里的那种真性情,

  或者说如果我出生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也许会疯狂地爱上那种生活。确实,这一系列的电影让很大一批本来就向往糜烂、

  沉沦、堕落之美而又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知道原来黑色的世界可以这么迷人,因此而导致的犯罪事件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间接引发的街头斗殴、校园暴力事件更多不胜数。“粗口”、“泡妞”、“单挑”、“砍人”、“跟大佬”等已成了不少人追求时尚自我;放纵、燃烧青春的行为模式。但是,我所看到的《古惑仔》里表现出的那些兄弟情谊、江湖仗义正好弥补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感空虚、孤独感与幻灭感。

  电影根据香港漫画家牛佬的系列漫画《古惑仔》改编拍摄,从1996年的《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到2000年的《古惑仔之胜者为王》,刘伟强的六部“古惑仔”系列包括由其衍生的跟风之作,将古惑仔之风蔓延到了21世纪,毋庸置疑,在香港本土乃至大陆,《古惑仔》系列影片的影响力都是相当大的。影片讲述了《古惑仔》系列的主要群体——古惑仔,也就是黑社会中的青少年的生活,却表达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的

  孤独、幻灭感。一直有人觉得《古惑仔》粗制滥造,或者无甚内涵,宣扬的是一种黑色浪漫的青春亚文化。然而,透过这些表面的迹象,我们依然可以从《古惑仔》系列中找到各种问题存在的合理性。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如果说借钱是友情的痔疮,而利益最大化是婚姻幸福的金标准,或者死亡是终结心理创伤的最佳方式,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古惑仔》系列是到目前为止可以找到的最好的青少年德育片。”《古惑仔》系列是一把双刃剑,存在弊端的同时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突出了影片的现代性,用他们的独特经历教育着现代人。

  时代的发展进步确确实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人际关系却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也变得越来越不像人,我们这一代人得到的很多,失去的也很多,社会口口声声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但我们却从来没有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反之,我们拥有更多的是无穷无尽的孤独感与幻灭感,我们的情感极度空虚。或许不是每一个青年都这样,但我相信绝大部分是这样的。

  当心理学专家、影评人、父母们都在痛不欲生地哭诉《古惑仔》系列对社会的危害,痛斥《古惑仔》系列为青年人提供了一种去实现梦的冲动的时候,这个社会是否想过,为什么古惑仔会让我们这些青少年如此痴迷?当这样一部电影出现,当它在青少年以及白领、学生层面的观众之间走红,他们跳出来控诉其造成的危害,但他们却忽略了自己是否与自己的骨肉越来越远,从不诘身自问自己是否有责任,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我认为《古惑仔》系列只是在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它所具有的反思和教育意义。

  其实我相信,古惑仔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青少年,不是因为影片里的那些暴力,也不是为了“拽”,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羡慕影片里我们这一代人所缺乏的那种真性情,如陈浩南与山鸡之间的兄弟情、陈浩南与苏阿细之间的爱情以及帮派里兄弟间的仗义情。影片中的 这些人物对老大忠诚,讲求一个忠字;对朋友诚信,讲求一个义字;对爱人忠贞,讲究一个诚字;对父母爱护有加,讲究一个孝字;对弱者表示同情,讲究一个仁字;对坏蛋嫉恶如仇,讲究一个勇字。他们以敏锐的头脑和优异的战绩勇敢无畏积极的维护洪兴帮的集体荣誉和公共利益。在黑社会街头混混的背景包装下,我们都忽视了《古惑仔》系列带给我们的道德教育。

  最后再说说我的2013吧,2013虽然才过了三个多月,但在这三个多月里却发生了很多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在这以前,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但这些让我措手不及的事情结束之后我却有点怀疑了,从假期到开学的这几个月里,学习、生活、交际,没有哪一样是让自己满意的。究竟要怎样说我也不知道了,反正现在的我就想找个袋子把自己装起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学习,一个人生活。不是有人说最好的生活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么?

  即使《古惑仔》里有再多我想要的东西,也都是强求不来的。所以,我还是祈祷“人心,远近相安”

  观影随笔【第四篇】:《带子洪郎》观影随笔

  《带子洪郎》在1991年上映,先来看看它的制作团队:导演陈木胜,编剧阮世生和曾谨昌,音乐胡伟立,武术指导程小东,巧合的是1989年上映的《阿郎的故事》和1990年上映的《天若有情》都和这几个人有关系,所以在观看该片时实在忍不住想到《带子洪郎》简直就是其它两片的拼盘之作,莫少聪的摩托造型、和富家小姐的缠绵像极了华仔,而和儿子的离合及最后的为钱搏命又像极了阿郎,更不要说三片中都有的配角吴孟达了。

  陈木胜当年执导该片感觉还是有些追求平衡,没有突出的特点,而莫少聪的票房号召力又小了点,所以该片一直也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但其中的音乐和罗美薇的美丽却是本人最喜欢的。

  观影随笔【第五篇】:《滚蛋吧,肿瘤君》观影随笔

  今日与朋友相约,看了电影《滚蛋吧,肿瘤君!》。颇有感触,希望可以把它写下来记录下我此时的想法。

  整部影片是有很多笑点的,尽管它是个悲伤的故事,有个悲伤的结局。故事的主人公熊顿在生日之时不幸遭劈腿,情绪低落,与父母打电话也带着少许泣声。幸而后来有闺蜜相伴,暂时忘却的恋情带来的不悦,然而此时她又被发现身上患了肿瘤。

  我个人认为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方面,一是熊顿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依旧乐观向上,甚至于照样“吃喝玩乐”,并且勇于追寻自己想要的爱情。其中熊顿的许多台词都让我受益匪浅。如她的自我介绍:“我叫熊顿,狗熊的熊,牛顿的顿,再过一天我就29岁了。贝尔29岁发明了电话,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小说,斯皮尔伯格29岁拍出了大白鲨,我一直坚信,下一个在29岁呼风唤雨的人肯定是我。”或许这看起来有些许的狂傲自大,但我欣赏她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她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安慰自己和她人说:“你得相信,上帝给我们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目的的。”我喜欢她这种处在困境时并未抱怨而是积极乐观的态度;她说:“人不能因为早晚有一天会死就不想活了。死,只是一个结果,怎么活着才是最重要的。经历过,爱过,坚强过,战胜过自己,有过这些过程,才算没有白活过吧。所以人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了 ,对吧?”确实,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害怕失去,迟迟拿不出勇气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但这正正会造成最后的遗憾,我宁愿在拥有后失去,也不想因害怕而放弃争取。

  其二,我喜欢影片中体现出来的熊顿与父母间的亲情,也感受到他们彼此间浓浓的爱……片段中熊顿的父母面对她的病情的表情和话语动作等也戳中了我的泪点,无限感叹:最关心我们的人莫过于父母……

  然后,我也羡慕熊顿和她的闺蜜们间的友谊:有些朋友,或许不会时常见面,不在你身边,但如若有事,便会抛弃一切来找你。

  故事的结局是,熊顿去了天堂。片中她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妈,我再也不会疼啦,我想睡会儿……”看到此处,眼泪完全控制不住。然而,她最后却制作了一个视频来主持自己的葬礼,视频中的她,仍然是坚强的模样,坚强得让人心酸……

观影随笔

https://m.cqwcsy.com/shenghuosuibi/7644/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读书观影活动总结1500字【三篇】

观影随笔

《晚秋》的观影随笔

观影随笔

观影随笔

观影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