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

2019-12-17   来源:随笔美文

  导语:《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第一篇】: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采用“参与实践——体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它将使学生由过去被动性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性的感悟学习。”由此可见,活动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频繁性与重要性。但通过这次的教学展示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

  1、实践体验成功的基础——精心的准备

  作为游戏型的活动,课前的准备情况至关重要: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求设置活动内容,准备活动器材,制定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之前先声明活动方案(每个小组都要遵守活动规则),这样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循规蹈矩。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精心的活动准备,才会有后来精彩的生成。

  2、实践体验成功的保证——充足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师要坚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做’ 中感受、体验、领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在活动中,只有保证足够的时间,才能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才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活动中,我让每个小组都把游戏做完,让每个小组都感受成功的快乐。当然他们有获胜的,因此才有后来不同的感受。

  3、实践体验的升华——发自内心的叙说

  有了活动的时间,教师还应该要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和沟通。在活动后,我组织了实地采访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活动体验。没有知识的灌输,没有教师的说教,却有这么生动的发言,也正是因为教师创设了让学生交流的情景和机会。

  我想,学生的情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体验和感悟中发展、深化,正是因为有活动前的精心准备,有活动时给予的充足时间和活动后的经验交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精心预设《品德与社会》课的各种活动,让课堂更精彩。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第二篇】:《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随笔

  为增进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特别强调实践和体验,要求学生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此,《品德与社会》课根据不同的社会情景和课题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探索和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性学习,以小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注重养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生命意义的、有益于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有益于群体认知和合作的鲜活的开放系统。

  如:在《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对社区各种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并开展一日体验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他们了解了清洁工为我们周围环境的整洁而付出的艰辛;感受着小吃店老板的辛勤与快乐,看着老板娴熟的厨艺,品尝着厨师精心制作的美食,敬佩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参与了这样的实践,“工作无贵贱,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在儿童心灵悄无声息地扎下根。

  在小学生实践中,教师要有效引导,激发小学生实践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实践、充分实践。主动实践就要引导小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实践的内容、地点;充分实践就要给足实践的时间,引导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掌握实践的方法。那种为了实践,匆忙地布置任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有的教师第二天要上该主题,前一天晚上才布置实践任务,这样的实践只会流于形式。因为小学生晚上要回家料理自己生活事务、完成考试学科的纸笔作业,没有办法安排出时间,更没有闲情逸致。而这样的实践也容易引起家长的误会,最终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因此教师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熟悉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规律,让实践活动更具有计划性,而且避免重复实践。教师在学期初要了解学校德育和少先队工作计划,并与各学科教师沟通交流,了解不同学科教材设计的实践活动内容。同时教师要通览品德与社会课程教教材,对教材安排的各个主题进行梳理。在考虑以上几个因素的基础上,与小学生共同制定实践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充分实践、深度实践。提前计划的实践,有计划的实践,也有利于部分小学生在没有完成实践任务时,通过教师和同学的提醒,去再实践,再认识。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学习、体验、锻炼,小学生才能完成积极的道德建构。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第三篇】:《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随笔

  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面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大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对于人的品德与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们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例如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我开展了“调查自己成长历程”的主题活动,课前学生采访父母,收集儿时物品,回忆童年趣事。课上学生带来了采访父母的录音,反映自己一步步长大的经历,进而充分感悟到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这节课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爱上,乐于参与。于是,在课后随笔中我这样写到:“思品课教师应重视改变课堂传授知识的习惯,设计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动中悟理、动中导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如,我尝试了小品教学法,让学生自演自悟,学生兴趣高涨,本堂课的成功,使我大受启发,于是在课后随笔中我这样写到: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书本知识,现实问题寓于滑稽的小品中,学生抽时间,挤时间去编、演,在演练中修改,充实内容。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作与欣赏能力,也给大家带来了乐趣,真是忙中偷闲,不亦乐乎,也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快乐中体现合作精神。这样做从眼前看,确实是浪费了一些时间与精力,但从长远的角度、发展的方向去看,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但需要家长、社会、一些老师给予理解与支持。我愿与大家一起探索品德与社会课的最佳途径,把课改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模式、“讲授——板书——讲授”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

  如何在思品课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能够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一样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2、透过多媒体能够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思品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3、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在思品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师难以凭口舌解释清楚的,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取,精心选取,合理解释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

  4、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

  透过多媒体能够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政治可的资料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资料,而且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教育的可信度。

  5、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近一主动提出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齐。意识到问题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学生会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时候,他的思维就发动起来了。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带给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到达启迪思维,培养创新潜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

  总之,透过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班级比不使用的班级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使用的班级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十分深刻,知识面扩大,用心地思考,回答问题并能问题,创新潜力大大增强。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第五篇】: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门课程的基础是儿童的生活;这门课程的追求是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施要求实现学生的三种学习方式。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和有主见地学习。“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重视用自己的经验和信息为背景来分析问题,认识社会,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对生活和社会问题进行个性化理解。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教师要把思考的权力和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不用既定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

  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我们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搜寻学习资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自己的眼发现、自己的手找寻、自己的脑辨析,从而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例如,在《成长的脚印》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向父母了解了家人辛勤养育自己的故事,找寻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实物。在课堂上,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这些照片和实物,并在班中讲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这些感人的故事。从这些亲身感受中,学生自然而然了解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爱,得出我们也要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爱父母长辈。

  (二)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助性的学习,它强调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小组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些讨论性活动,或研究性的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成员应当恰当地分工,搜集资料,相互讨论交流。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能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感觉到与自己不同的体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人、事、物,学会与人的交往和沟通等。

  例如,我在上《这样玩才开心》一课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说一说,演一演,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认识到怎么玩才是文明的,只有这样玩才会开心,效果比较好。

  (三)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不能淹没儿童的天性。我们要大力倡导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来获得体验和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景,一个案例,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采用“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探究、体验、领悟与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和提高。当然,让学生自主探索,也可能意味着学生要面临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过程将成为人生发展中的一种丰厚回报。探究性学习对小学生来说,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作铺垫,没有基础的探究性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要重视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能力。

  例如:我在上《你快乐,我快乐》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游戏宫”,做个“爱心传递的游戏”当爱心传到你手中时,请你对伙伴说一句祝愿的话或唱一首歌。进行课堂的游戏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对哪些人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呢?”回去之后,通过各种渠道查找一下,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献爱心,你该怎样献出自己的爱心呢?通过准备,孩子收集到社会上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说了该怎样献出自己的爱心?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孩子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在上《思品与社会》一课时,只要我们老师以教材为依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生动活泼,切合实际的教学过程,把课内和课外更好地结合起来,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随笔

https://m.cqwcsy.com/zhuyaoneirong/36593/

分享

热门关注

关于英语美文摘抄50字【五篇】

随笔美文

描写冬天美文欣赏范文(精选3篇)

随笔美文

英语美文摘抄【四篇】

随笔美文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范文(精选7篇)

随笔美文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三篇】

随笔美文

关于廉洁从教教育随笔【三篇】

随笔美文

课题研究随笔范文(通用3篇)

随笔美文

小学教育随笔【3篇】

随笔美文

书法教学随笔5篇

随笔美文

小学教育随笔集合6篇

随笔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