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不乐意分享的孩子教育随笔

2019-12-17   来源:随笔美文

  导语:“小气”是一种不良的性格特征,及早防止与纠正孩子的“小气”行为,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气不乐意分享的孩子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小气不乐意分享的孩子教育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最近我观察到四岁的小儿子响响在与其他小朋友玩时明显表现得不愿意让别人碰他的玩具,连自己的凳子也不让别人坐。看着小儿子明显露出“小气”的迹象,我开始回忆大儿子的成长过程。当时我们还住在美国,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说大儿子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big heart),我问为什么这么评价他?老师每每用“share”这个字表扬大儿子总是第一个自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或书本。当时,我窃喜。

  在我年幼的日子里,我们这一代人受的教育是:一切为公,不能有私产,私产是肮脏的。因为没有了“私有”的概念,所以那时也不懂“分享”的需要。真正学习“分享”,是我到美国成家立业后,与大儿子一起成长时学到的。

  现在,轮到我与小儿子响响,再一起学“分享”了。

  在家时,我常和儿子玩相互传球的游戏。我选一只对幼儿安全的布质小球,他坐在距离我2,3米的地方,把球滚给我,我接住后再滚给他。在我们互相传球的过程中,他慢慢意识到小球只是短暂地离开他,过一会儿会再回到自己手上。等儿子习惯了这个游戏,我就经常从他身边“借走”小球,但是答应他10分钟后还给他。这样来回几次,让宝宝明白东西只是暂时借给妈妈,玩具还是他自己的,即使现在离开了自己,过会儿还是会回来的。

  其他分享的游戏还有很多,比如和他一起吃一盘切好的水果,让儿子穿穿我的靴子,戴戴我的太阳镜,在儿子兴奋地做这些事情时,我还会对他说一句:“这些都是妈妈的东西,妈妈愿意和你分享。”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接受别人给予的快乐,慢慢地他也会了解到给予他人同样是快乐的。

  等宝宝有了安全感后,我开始邀请一些儿子比较熟悉的小朋友来家玩。我请他们自带几件玩具,并建议他们交换玩具3分钟,在这3分钟里,孩子们发现既玩到了新的玩具,自己的玩具也没有被别人拿走。这样几次玩下来,儿子便从一开始的“有戒心”到最后的“很开心”。

  此外,我发现选对玩具很重要。每次小朋友聚会,我都会有意准备一些需要集体协作的游戏,比如2岁时让他和好朋友一起玩搭布积木的游戏。这种布积木具有积木的功能,布料材质让年幼的宝宝玩起来也不会弄痛自己。3岁时,他喜欢和小朋友凑着头一起搭火车轨道,然后一起摆弄着小火车沿着轨道前进。更大的时候,他开始和小伙伴玩更有挑战性的多米诺骨牌。轻松的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了分享玩具,在协作配合中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

  在学习“分享”的整个进程中,做父母的我们也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比如用鼓励的态度去应对孩子在游戏中可能发生的小状况。以下几招是我自己总结的比较凑效的方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物权”,引导孩子自愿地去分享。如果勒令宝宝强制分享,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并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东西,即使这次迫于压力变“大方”了,下次可能更会缺少安全感,行为上变得更小气。

  2、年幼的宝宝不肯让出喜欢的玩具时,妈妈不能觉得丢脸,并斥责宝宝“自私”、“小气”,这会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更可能让宝宝真地以为自己“小气”,而在以后的行为举止上变得越来越小气和自闭。

  3、分享的玩具可以先从宝宝不太在意的玩具开始,这样他的抵触感会相对减弱一些,愿意尝试。

  4、遇到宝宝吵闹不休时,父母可以不动声色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用开心的游戏结束这次尝试,再等待下一次机会来练习分享。

  5、在集体游戏时,妈妈不要过多插手,但要在一边护航,保证孩子们的玩具在分享后能够重回到各自的手中。有了好的分享经验,下次宝宝就不会反对分享了。

  6、身教胜于言传。引导宝宝学会分享,大人首先自己要是乐于分享的人,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将分享的概念更好地传达给孩子。

  小气不乐意分享的孩子教育随笔【第二篇】:怎样纠正孩子小气

  “小气”是一种不良的性格特征,及早防止与纠正孩子的“小气”行为,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小气”的儿童都有哪些表现呢?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小气”的儿童,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玩具与学习用等不愿借别人用”的最直接特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征: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自我牺牲与奉献精神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同情心;适应能力较差;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做事比较犹豫、多疑,缺乏果断性。

  孩子为什么会形成“小气”的性格呢?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身边人员的“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有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满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培养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东西借给邻居使用,能主动把好吃的食品拿出来让别人吃,乐意把自己心爱的物品转让给别人等。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慷慨共事的榜样让孩子多与这类儿童或成人交往,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孩子便会不知不觉地学着别人的样子慷慨待人。利用电影、电视、童话、故事等文学伤口中的慷慨形象教育孩子、熏陶孩子。在各种榜样行为影响下,孩子便会逐渐产生慷慨待人的意识,为慷慨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给孩子提供练习分享行为的机会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练习。如买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时,引导孩子把心爱的积木、玩具等分一些给小朋友玩。在这些练习中,家长应及时称赞孩子的慷慨之举,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孩子慷慨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在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相互交换玩具进行玩耍,在 反复交换玩具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明白礼尚往来的必要性与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这对孩子慷慨品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鼓励孩子帮助困难者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者与受难者。家长应鼓励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受灾的地区或需钱治病的人们,也可以让孩子帮助因难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其负担。孩子在反复领略助人的乐趣之后,就会把这种乐趣作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从而,学会去输出、去追求,最后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征。

  小气不乐意分享的孩子教育随笔【第三篇】:让孩子明白分享是快乐的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什么也不缺,可是越来越小气,越来越自私,不和别人一起分享,这种“小气”虽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也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琪琪是我班中脾气较犟的孩子,他的玩具别人不可以碰,也不愿意玩别人的玩具,一天,他从家中带来一个变形飞机,这下可吸引班级中男孩子的眼光了,饭后休息的时候都围着他转,可他把飞机紧紧搂在怀里,看也不给看。

  我悄悄走到他身边,说:“玩具抱在怀里,还能给你带来快乐吗?”

  琪琪:“我不想和他们玩,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师:“玩具带来幼儿园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这样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啊,你抱着飞机你没玩到,别人也没玩到,这样是不是很可惜?

  琪琪想了一会,说:“那我和他们玩,不要把飞机弄坏了。”

  师:那你们商量一个游戏的规则,保证变形飞机的安全好不好?

  琪琪点了点头,我于是叫来了其他的孩子,说:“现在琪琪愿意和你们一起玩飞机,不过你们玩的时要制定了玩的规则,不把飞机弄坏了。”不一会儿,看见他们玩的可开心了,不时的还会发出串串的的笑声。

  分享是幼儿在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而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作为教师,应让孩子明白分享是快乐的,适当的加以引导,这样大家都觉得温暖和快乐。

  小气不乐意分享的孩子教育随笔【第四篇】:小气的孩子不会分享

  与他人共同享受、使用、行使分享大自然美景或一些食物和一些事情,让别人也感觉到自己的感受,或者同别人述说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分享。古人云:“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分享是一种美德,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学会生活。

  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这往往让家长感到难堪。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品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

  3、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给予一些赞赏,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发严重。

  还有家长的无谓的“牺牲”,如:好吃的菜让孩子先吃,好的水果让孩子先挑……这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对于孩子的小气行为,家长必须探究原因,“对症下药”。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教育孩子做到:

  学习分享。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当家里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

  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 学习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

  另外,家长应正确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如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懂得分享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孩子将会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小气不乐意分享的孩子教育随笔【第五篇】:请保护孩子的“吝啬”

  常常有家长跟老师说我的孩子真自私,不爱分享,这可怎么办呢?所以分享活动在小朋友之间的展开为的是让小朋友从小学会分享,不自私吝啬。但是最近发现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很自私,分享却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其实在他们在小班的时候我们也常常教育他们好东西要分享,为什么到了大班,他们居然害怕分享,更多的的时候别的小朋友碰了他们心爱的玩具,他会第一时间抢过,更严重的是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玩具他们也不愿意分享给别人玩。

  户外自主游戏的时间,幼儿园刚新搬几辆好玩的小骑车。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到好玩的小骑车,此时另一班的小朋友也想玩小车,同伴之间开始商量“能不能给我们班几个玩会啊,我们班的孩子说不行我们还没玩够呢?,我们不想给你们”孩子们的话真让我震惊,碍于老师的面子,就赶紧蹲下跟我们班孩子说:给他们班几辆小车吧,你看看我们玩着,他们没法玩该伤心了。可是居然没有一个孩子让出自己的小车。我看着开导好像不起作用,于是只好跟别的班的孩子说下午你们再玩怎么样啊?那几个孩子不开心的走了,回到教室后的游戏总结,我把这个事情拿出总结给所有的小朋友听,想听听他们的想法。有几个孩子振振有词的说“他们都玩了,我们一次没玩过,我不想分享”。但是作为老师我还是想通过更多的情感教育开导他们。私底下也反思着到底是哪里不对了,为什么孩子们越大越自私和吝啬呢?

  假期里我读了本吉圆子的《培养幼儿的成长能力》这本书,书中的第一个案例《绘里的项链》看完之后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揭开了,幼儿时期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过绘里这样的经历,可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孩子出现这种不愿意的情绪就是太自私吝啬了。但是在读完《绘里的项链》后,看到本吉老师的解说,我发现保护孩子的吝啬,是幼儿时期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本吉老师让孩子敢于说“不”,这和关爱、同情及理解别人是一样重要甚至说善待自己比谦让他们更应该是成长能力的根基。 当然作为教师我也反思自己的行为,没有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 一味的劝他们要懂得分享,尤其是在他们情感和思想慢慢萌芽的阶段。

  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纯真自然的心。我们在倡导将孩子回归纯真,回归自主,回归自然地同时却因为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吝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自主的情感。所以我们要敢于鼓励孩子拒绝别人,保护孩子的吝啬,让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关爱自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小气不乐意分享的孩子教育随笔

https://m.cqwcsy.com/zhuyaoneirong/36640/

分享

热门关注

关于英语美文摘抄50字【五篇】

随笔美文

描写冬天美文欣赏范文(精选3篇)

随笔美文

英语美文摘抄【四篇】

随笔美文

小学数学教育随笔范文(精选7篇)

随笔美文

生活随笔600字平常叙事【三篇】

随笔美文

关于廉洁从教教育随笔【三篇】

随笔美文

课题研究随笔范文(通用3篇)

随笔美文

小学教育随笔【3篇】

随笔美文

书法教学随笔5篇

随笔美文

小学教育随笔集合6篇

随笔美文